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史說加拿大》系列(23)——讓・克雷蒂安 幸運的總理

克雷蒂安(左)与馬丁(法新社)

人氣: 1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8月09日訊】讓・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又譯克里田或克里靖)是一個雄心勃勃、勤奮工作、好運連連的人。雖然他的英語不太地道,但那不妨礙他成為成果豐碩的加拿大政治家。

克雷蒂安出生在魁北克捨維寧根(Shawinigan)的一個造紙技師家庭。在這個擁有19個孩子的大家庭裡,他排行第十八,這十九個兄弟姐妹中只有九個存活下來。1963年克雷蒂安29歲時,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那時他還完全不會說英語。此後他努力學英語,並和許多自由黨人成為朋友。到1967年,他成為聯邦自由黨皮爾遜政府中的一名內閣部長。

克雷蒂安是皮埃爾・特魯多( Pierre Elliott Trudeau)的堅定支持者。特魯多也非常器重克雷蒂安,讓克雷蒂安在聯邦政府中歷任了幾乎所有的重要部門。1981年到1982年,特魯多的修改憲法工作進入最後關鍵階段,那時克雷蒂安是該工作的主要協調人之一;在其中他和縱聯橫,恩威並重,贏得了「硬傢伙」(tough guy)的稱譽。

自由黨有一個傳統:該黨領導人由法裔和英裔加拿大人輪流坐莊。特魯多(法裔)退休後,特納(John Turner,英裔)繼任自由黨黨魁,但特納連輸兩場聯邦大選,時光到了1990年,克雷蒂安上任自由黨黨魁。令克雷蒂安尷尬的是,屆時加拿大民眾已經把他視為過時人物了。

沒想到克雷蒂安從此好運連連。九十年代初期,進步保守黨(即今天保守黨的前身)自我分裂。1993年聯邦大選中自由黨擊敗金寶爾(Kim Campbell)保守黨之後主政。在1997年和2000年的聯邦大選中,自由黨連續輕鬆獲得國會多數黨地位。那時的克雷蒂安自由黨天下無敵。

似乎政局不穩,治國就會不易。1995年加拿大發生魁省第二次獨立公投,當時魁獨主義聲勢浩大,因此克雷蒂安的政治生涯幾乎命懸一線。但是魁獨運動最終被擊敗(魁獨離獲勝只差數千票),克雷蒂安的政治生涯因此有驚無險。此後在魁省聯邦傾向逐漸抬頭,特別是到了21世紀之後,分離思想逐漸消退。

克雷蒂安執政時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70年代以來聯邦政府積累了龐大赤字。到90年代中期克雷蒂安不得不幾次巨幅開支削減。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國家積重難返,加拿大民眾竟然支持克雷蒂安的巨幅減支。到90年代末期,聯邦政府出現財政盈餘,並有能力減稅增支。民眾認為那要感謝克雷蒂安,特別是其財政部長馬田(Paul Martin),理財有方,並最終把馬田選為總理,但那是後話了。

克雷蒂安樂見民眾視他為一名來自魁北克捨維寧根的平民政治家。民眾友善地開他的玩笑,說他說英語時像法國人、說法語時像英國人。在普通加拿大人以及新移民心中,克雷蒂自由黨政府的形象是友善、好說話;到20世紀末,在國際社會中,加拿大的形象是熱愛和平、繁榮、多元文化、國際大家庭中的好成員。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大量前往美國的飛機被迫轉停加東各機場。隨後,加拿大表示同情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但也希望美國不要限制加拿大人(特別是加拿大穆斯林)前往美國進行正常旅遊和貿易。到2003年,美國施壓加拿大參加對伊拉克戰爭,克雷蒂安政府不從。許多專家驚訝於加拿大敢就此問題不聽從美國,但民意調查顯示,加拿大民眾強烈支持克雷蒂安政府的立場。

到了21世紀初,自由黨到了權力交接的時候了,顯然自由黨的下一名領導是馬田,自由黨人們樂見權力能夠順利交接,但是,克雷蒂安和馬田互不喜歡,導致自由黨發生長時間痛苦的內部紛爭,並最終導致克雷蒂安於2003年辭職。馬田總理領導的自由黨顯得虛弱、分裂並深陷在魁省發生的醜聞之中。而與此同時的保守黨在斯蒂芬・哈珀主掌帥旗之後煥發活力。2006年初的聯邦大選中,自由黨最終敗給了保守黨。

退休之後的克雷蒂安身體健康、活力不減,他自認為他對自由黨問心無愧。在長達40年的政治生涯中,克雷蒂安維護了加拿大的統一完整,並獲得了驚人的成績。在加拿大歷史中罕有政治家能像他那樣歷經高位、大權在握、成果豐碩。

下一主題:第一民族:從歐洲探險時代到今天

http://www.epochtimes.com/b5/ncid1143302.htm

註:《史說加拿大》系列將通過52篇文章,向所有加拿大人系統地介紹我們的國家。本系列由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Diversity Media Services/ Lingua Ads及《大紀元時報》聯合贊助推出,所有專題文章均由不同領域內的著名歷史學家完成。《史說加拿大》系列版權歸Multimedia Nova Corporation 2010-2011所有。

责任编辑: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