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年輕人行凶背後的原因

人氣 387

【大紀元2018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美國每年大約3.3萬人死於槍枝暴力,2月14日佛州帕克蘭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致死17人的槍擊案,已經是2018年第18起的校園槍擊事件了。

此案19歲的凶手尼古拉斯·克魯茲(Nikolaus Cruz)的養母在2017年剛剛去世,此後被稱為問題青少年的他搬去了同校一位朋友家居住。他真的是問題少年嗎?在大家關心槍枝管制問題時,有人了解克魯茲行凶背後的原因嗎?

在2013-14學年接受調查的北加帕洛阿爾托高中(Palo Alto High School)學生中,有12%的人報告在過去的12個月中曾認真考慮過自殺。從2003年到2015年,在高收入、高等教育區的帕洛阿爾托,青年自殺率高達10萬人中有14.1人,這又是為什麼?

毀滅性行為的出現有醞釀期

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協會國際副會長、心理學家張珮鑾表示,極端行為的出先,有可能是當事人受不了生活壓力、受到外界刺激;個人精神不平衡、受到歧視等。大家應該要了解槍擊案背後的原因,思考預防的方法,而不是在每次事件後才有些行動。

她說,年輕人做出毀滅性的行為、如地雷般的爆發,都是有醞釀期的。克魯茲養母去世、又被學校退學,對他來說就彷彿天地之間沒有容身之處。處此情境下,有的小孩會自殺,而他卻選擇了屠殺。張珮鑾認為,憤世嫉俗的年輕人各國皆有,但做出無可挽救行徑時,家庭、學校、社會也都有不能推卸的責任。

家長如果真心關懷孩子,應能及早發現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學校、教會、社會都有心理學家可以諮詢,給予血氣方剛的孩子宣洩方法、給予輔導;不要太早給他們貼上標籤,使其無立足之地,而影響一生。

父母可能有錯

張珮鑾表示,雜誌《Atlantic》文章「硅谷的自殺」(The Silicon Valley Suicide)中提及,也有成績很好的學生,在高收入、高水準的父母教養下,卻發生自殺行為。經追蹤後發現,大多與來自父母的壓力有關,有個學生因為不能進入學校樂團,被父母認為「怎麼這麼差、為什麼別家孩子都能」,導致他最後選擇自殺。雖是富裕家庭,因小孩沒有成熟到一定程度,無法承受家長的壓力,在自暴自棄之下,甚至會產生「為何把我生下來、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的想法,這其實是很令人心碎的。而在追蹤調查中,最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父母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張珮鑾分析,父母要給孩子「健康的環境,而非富裕的環境」。在美國,父母離異、與非原生父母同住等家庭型態,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造成行為改變。有個孩子原來各方面都很不錯,由於父母談離婚時,非常計較財產分配等問題、互不相讓;之後,孩子又必須一週在爸爸家、一週在媽媽家,一個月搬遷4次,完全失去正常家庭生活,沒有安定感。結果,孩子個性改變,成績一落千丈,也因此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另一個例子是,富豪家庭的小孩每天找同學在車庫製造炸藥,但是父母卻說完全不知道,張珮鑾不禁要問:這可能的嗎?或是明知卻放任縱容呢?

鼓勵孩子 別輕易貼標籤

她舉出《流氓與教授》作者林建隆教授勵志向上的例子鼓勵年輕人。出生於臺灣基隆煤礦區貧苦家庭的林建隆,父親在礦坑災變中炸斷了一隻手。在兄弟姐妹十一人中排行老六的他,雖有讀書才華,卻因不滿現況而自甘墮落。他國中時就踏上江湖之路,18歲開賭場,23歲就因殺人未遂入獄。發監期間,母親的一席話讓他痛改前非,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並努力尋找人生方向。坐監中他在宏德補校就讀並尋求報考大學的機會。三年後他獲假釋,在警備總部管訓隊期間考取了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他赴美留學獲密西根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992年返回東吳任教至今。她說,年輕人千萬不要自暴自棄。

張珮鑾表示,法律規定再嚴厲仍要從根本的教育著手、從心裡層面研討。只有家庭及學校給予品格和道德教育,讓年輕人有個溫暖的家,才能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其更有同理心,願意做志工。心理學家做測驗分析發現,往正路引導、給年輕人正常管道宣洩情緒與精力,他們才有展現才華的舞臺。

她呼籲,要從由人性、人格教育起始,加強社會與法律的責任,著重家長的再教育,並配合校園安全性等各方面的改進,才能避免慘案再發生。◇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美政府槍枝暴力小組 拜登主持
抵制槍枝暴力 非裔社區辦「和平周」
美槍枝暴力成本高 達千億美元
防槍枝暴力惡化  歐盟加強管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