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隋朝孝義傳】他們因孝義名留青史

作者:洪熙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相比,隋朝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卻也出現過不少青史留名的人物。古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大唐名臣魏徵等飽學之士撰寫的《隋書》中,收錄了這些人忠孝仁義的故事,將中華傳統道德禮義傳承給後人。

紐回父子至孝之心 打動鳥兒樹木

隋朝有一戶紐家,父子二人均受到帝王褒獎。

紐回,字孝政,稟性至孝。周武成年間,紐回的父母去世,紐回在墓旁搭建茅草屋為父母守喪,背來泥土建成墳墓。

茅草屋前長出一棵麻樹,大約有一丈高,張開雙手圍攏麻樹,正好能抱住。此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有烏鴉在樹上做巢棲息。每當紐回放聲痛哭時,烏鴉也跟著哀鳴。當時人們都感到很驚奇。周武帝聽說紐回的孝行,下令表彰紐氏家門,提拔他為甘棠令。

在紐回的影響下,兒子紐士雄對父母也很孝順,對兄弟也很友愛。紐回去世後,士雄也在墓旁搭建茅草屋,背土建造墳墓。士雄家門前有一棵槐樹,原本生長得很茂盛,可是在士雄守喪時,槐樹竟然枯死了。等到士雄服喪期滿後,脫下孝服回到家後,枯死的槐樹似枯木逢春,返青生發,生長得欣欣向榮。

隋文帝聽說此事,讚歎紐回父子二人有至孝之心,令萬物都有所感應,於是下令褒獎表彰他們的德行,並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命名為累德里。

士雄服喪期滿後,脫下孝服回到家後,枯死的槐樹似枯木逢春,又返青生發,生長得欣欣向榮。圖為元代高明《琵琶記》插圖。(公有領域)

華秋以孝義聞名 帝王表彰豪強敬服

華秋從小喪父,母親撫養他成人。華秋也因孝順母親而聞名。華秋家貧,為人幫傭來奉養母親。母親患重病時,華秋的鬍鬚和雙鬢全都愁白了,母親去世後,華秋背來泥土修建墳墓,在墓旁搭建茅草屋居住,為父母守喪。因為過於悲傷,無心梳洗,頭髮都脫落了。

一天,有個獵人追趕一隻兔子,兔子跑到華秋的茅廬中,藏在他的膝下。獵人感到很驚奇,於是放過了這隻兔子。從此,這隻兔子就常住在茅廬中,跟在華秋左右,很是馴服。

郡縣官員把華秋的孝行美德上報給朝廷,隋煬帝知道後,派使者前來慰問表彰華秋。大業末年,烽煙四起,兵荒馬亂,各路豪強經過華秋的茅廬時,會彼此告誡:「不要冒犯孝子。」眾多的鄉鄰也仰賴華秋孝義的美名而在亂世中得以保全。

紐回父子和華秋沒有顯赫的身分,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但卻因孝行打動周圍的生靈,聞名鄉里,獲當朝帝王褒獎,並流芳百世。@*

事據:《隋書‧孝義傳》卷七十二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