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名校從無到有的50年

杜塞國際學校ISD:英文環境 國際文憑

人氣 223

【大紀元2018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莫凌、王亦笑德國報導)盧梭在《愛彌兒》寫道: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這句話在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得到最好的詮釋。

生活在德國,想要找一所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將來孩子既可以申請德國大學,也可以暢通無阻地申請美、英等大學——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ISD創建之初,想要解決的就是這個非常實際的問題。50年後,這所國際學校成為IB旗艦學校之一,也是杜塞國際家庭的首選學校。

打開ISD國際學校「時間膠囊」

從1968年到2018年,50年的跨度如何成就一所名校?在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50周年校慶活動上,第11任校長Simon Head與學校創始人們打開「時間膠囊」,共同回顧了這個從無到有、創造輝煌的過程:

1968年:從「太太客廳」起步

在美國領事館工作的Zivetz先生攜全家來到杜塞爾多夫。一對正在花季的雙胞胎女兒不久將面臨中學畢業,願望是申請美國的大學。但在杜塞,姐妹倆卻找不到一所以英文作為主要語言教學的中學。

Evelyn Zivetz女士(圖中)是杜塞國際學校的創始人之一,這次專程從美國趕來參加學校50周年校慶。(ISD提供)

這種困境使本身就是教師的Evelyn Zivetz太太萌生了創建國際學校的念頭。她開始聯繫很多旅居德國的英美家庭,得知在此之前已有很多家長有過同樣的想法,卻困於種種顧慮舉步維艱。

於是,這年的4月18日,Zivetz太太把32家學生家長邀請到朋友的客廳,在眾多仍舊抱有疑問的父母面前,她熱情洋溢地發表了對「杜塞爾多夫美國國際學校」的設想,甚至包括一個第一學年的教學日程。

觀望中的家長們被Zivetz太太的熱情和信心所鼓舞,決定一起行動起來。他們開始著手尋找老師、贊助人以及合適的校舍。1968年9月9日,在5間還未裝修的屋子裡,沒有書本,沒有黑板,沒有供暖,32個孩子卻在熱情洋溢的校長和老師帶領下,快樂地開始了他們在學校的第一堂課。

幾年之後:夢想照進現實

正是這種美國式的樂觀和熱情奠定了貫穿學校以後發展的精神。不久,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小圖書館,添置了鋼琴,在教學之外,舉辦了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使全校孩子家庭之間越來越融洽,也讓德國社會逐漸了解他們並加入進來。

學校圖書館(ISD提供)
ISD國際學校的教師(ISD提供)

學校建立的第二年,學生就從32個增加到了97個,而到第三年,已經有了233個學生。學校增加了一個位於Kaiserswerth的校址(這個校址到現在還是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逐漸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分成多個等級的格局,並在第四年達到了學生人數300人。

學校也歡迎德國本地的學生,並且把德語語言能力作為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當然,學校一開始的學生組成主要還是從英美法等國家因工作原因外派來的家庭,後來更是在日本公司大量湧入杜塞爾多夫之後成為日本學生喜愛就讀之地。

這時的國際學校已初具規模,夢想開始照進現實。正如一位當時的老師所說,「我們的開始很匆忙,我們的規模很簡陋,但重要的是,歸功於一群熱心家長的堅決和投入,一個美好的想法被付諸了實現。」

1977年:引進國際畢業證書

怎樣使來自超過20個國家、家庭文化背景有著很大不同的同學們凝聚在一起,用同一種語言來學習?又怎樣使他們在這裡所學到的知識將來回到任何的教育體系都能夠適用?

畢業生(ISD提供)

對此,學校1974年的年刊中寫道:「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母語,但是,有著同樣的希望和追求,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是這些,使我們成為朋友……」

1977年,學校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引進國際畢業證書(IB)項目:通過為期兩年的規劃學習,使學生拿到最高級別的、被國際上廣泛認可的大學入學條件。當時,「杜塞爾多夫美國國際學校」是世界上第65所引進該項目的學校。

到現在,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的1900多所學校開設這個項目。而自70年代末,「杜塞爾多夫美國國際學校」的畢業生就已經開始逐漸被英美等世界各國的名牌大學錄取。

80年代:進入黃金時代

學校給每個學生提供接受最全面教育的可能,以多元課程培養主流精英,看重美術、話劇、音樂、體育等技能的培養。學校甚至有了孩子們自己組建的美食、羽毛球等俱樂部。學校組織各種國內國外的旅遊和考察,每年的「滑雪周」成為至今仍為全世界眾多校友懷念的保留項目。學生的創造力、熱忱及獨特的靈魂始終是學校著重培養的方面。

籃球訓練(ISD提供)

到80年代,「杜塞爾多夫美國國際學校」進入其黃金時代,不僅規模持續成長,新的發展一個接一個,同時學校內部學生、老師、家長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融洽。

1983至1995年學校的理事會主席Christian Dahms常常闡述的願景為,一個杜塞爾多夫這樣的城市所需要的,恰恰是這樣一所能融匯歐洲乃至全世界教育體系精華的國際化的學校。

這段時間,學校獲得了諸如CIS、NEASC等機構的各種國際認證。校內已有430名學生和57位教師。同時也得到了杜塞市政府的經濟資助和德國政府的師資援助。學校得以擴建校址、裝備各種實驗室及充實教育力量。

但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應該是1986年,學校決定正式改名為「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ISD),因為「美國」這個前綴早已不適應於多元化的學生組成。

從90年代到新千年:與國際教育緊密接軌

思想開放、富有熱情、互相寬容是這樣一所多元學校的特色。「學校的地點在哪裡不重要,它可以在德國或任何一個國家,它給學生們提供一個互相融合的場所。」

1983年,學校的美國學生雖然仍占48%的比例,但英國、德國和日本的孩子已經各占了約10%。通過組織更多活動如「馬拉松比賽」及學校合唱團在杜塞音樂廳的表演等,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也更加融入本地德國社會並獲得了廣泛認可。

1993年,學校25周年慶典的時候,也同時為現在位於Niederrheinstrasse的新校址奠基,建造了規模大氣、設施完備但又令人倍感親切的學校大樓群。

中國學生(ISD提供)

90年代中期,學校已有來自37個國家的600多名學生,年齡從4歲到19歲。教師也分別來自12個不同的國家,教師和學生的比例達到1:8。

2001年起,學校在低年級部分也引進了國際認證的PYP、MYP及IBO等項目,使幼兒園、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習都能和國際教育體系接軌。

到2003年,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成為當時全球僅有的39所「國際畢業認證世界學校」之一。

同時,學校也成立了正式的校友會,以聯繫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的本校校友。第一屆的校友會於2002年在華盛頓召開,有100多個前國際學校學生共同回憶伊始的當年。

50周年校慶:孩子們好才是真的好

從初創到現在,國際學校走過整整半個世紀,從默默無聞到國際知名,培養了一屆又一屆優秀的世界公民。50周年校慶之際,創始人之一的Evelyn Zivetz女士,專程從美國聖地亞哥飛來杜塞爾多夫,看到學校的非凡成就,頭髮已花白的她百感交集,雖然她已回到美國生活,卻把最寶貴的財富留給了德國。

而今,學校的管理成員組也從沒有停步思考,杜塞爾多夫國際學校是否經歷了最好的變化、有沒有偏離自己的初衷,以及將來能否持續做成為最好?

ISD國際學校現任校長Simon Head 先生。(ISD提供)

現任校長Simon Head在50周年校慶致辭中表示:「在過去的50年裡,國際教育呈指數級增長,目前有9000所國際學校,僱傭教師47萬名,市場價值達480億美元。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ISD是最受矚目的學校之一,其聲譽是首屈一指的。」

Simon Head校長也表示,在瞬息萬變的當今世界,國際學校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進行智能化轉型,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坦言,「我們需要創造性地思考如何培養正確的技能和思維方式,使學生為這個新世界做好準備。」

杜塞國際學校始終如一地希望,使孩子們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和終身學習者,使他們勇敢地擁抱新機會,並獲得非凡的樂觀和熱情,畢竟孩子們好才是真的好!

責任編輯:淨華

相關新聞
德國私立學校系列(一)Phorms德英雙語學校
德國私立學校系列(三):康德學校
德國私立學校系列(六)
學費昂貴仍供不應求 大陸國際學校緣何火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