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未來何去何從? 專家學者紐約各抒已見

人氣 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11日訊】10月5日和10月6日﹐20多位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北美的專家學者會聚紐約就十六大前中國的穩定和民主轉型等話題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對討論。受邀參加這次討論會的專家代表不同的觀點﹐是近年來研討活動中代表性較廣泛的活動。﹐因而此次討論會引起外界格外關注。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呂曉波主持了第一天在哥大東亞研究所的討論會。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徐斯儉﹐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史天健﹐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康曉光、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生、新聞自由導報理事長王軍濤﹐上海复旦大學教授孫哲等從各自的研究領域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

討論會上多位專家對當前中國經濟政治進行了評估。中國旅美經濟學家<<當代中國研究>>主編程曉農從政府支付能力﹑銀行壞帳﹑城市失業等方面如入手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面臨破產。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現代化的陷阱>>作者何清漣女士﹐指出中國經濟政治中存在的信用﹑腐敗和政府高壓三個致命因素。更有海外學者認為﹐實際上中國經濟已經崩潰﹐只是因為中國官方媒體一手遮天﹐不讓人民知道而已。如果每一個人都去銀行提款﹐人們就會發現銀行無法兌現。

孫哲教授提出三個超越﹐寄希望于共產黨內部的改革來解決問題。曾為胡耀邦智囊團成員的張綱當面指出他不切實際的理論。王軍濤進一步指出﹕當年﹐胡耀邦聽他的講座時也是直點頭﹐80年代中﹐他就提出類似觀點﹐十多年過去了中共更加獨裁﹐更加腐敗。

圍繞中國現狀的評估﹐和未來局勢的發展﹐專家學者們就不同的見解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在第一場討論的基礎上於10月6日(周日)下午﹐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王軍濤主持了第二場座談﹐王紹光、何頻、孫哲、胡平、孟玄、史天健、康曉光、王丹又在法拉盛圖書館介紹自己的觀點,並再次展開激烈辯論。6日的討論中專家學者思路更清晰凝練,精彩發言不時引起聽眾陣陣掌聲。會議廳無虛席。

史天健教授從大陸民眾政治心態的調查數據分析中得出結論﹐目前不存在大規模動亂的民意基礎﹔因為﹐平均而言﹐民眾對現實生活和社會民主基本是滿意的﹐對未來有樂觀的信心。他的結論引起在場聽眾的強烈置疑。

王丹在評述中說﹕調查方法的簡單化﹐忽略了許多因素。而有時正是這些因素起這決定性影響。此外﹐研究者意圖會影響預設的變量從而影響研究結論﹔例如中國積壓的40%庫存指標﹐表明的嚴重經濟問題就不在前面專家學者的框架中﹐但這是評估經濟形勢的重要變量。對描述滿足的變量﹐如果不包括對某些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主觀感受﹐更會帶有片面性。信息的自由流通程度﹐以及民眾對這些信息的理解程度都會使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他認為﹐僅僅體制內的政策討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中國必須有反對派才能推動全面進步。

胡平更是用一個事例說明問題。一位中關村的企業家對記者說﹕我們這一帶趕上了好時代。國家准許考大學﹐國家同意留學﹐回國創業﹐國家鼓勵我們回國創業。這話聽起來讓人奇怪。與文革時比是進步了﹐但與再早的三十年代錢鐘書的圍城相比就差了很多﹐那個時候﹐不需國家准許﹐上大學不都得自己考嗎﹖出國不需要批准﹐回國也不需要同意﹐來去自由。三十年代的方鴻劍們從沒有因為能考大學﹐來去自由而發表感想。從目前中共對海內外異議人士和不同信仰的人士迫害情況來看,與過去相比,中國大陸現在的民主狀況比過去三四十年代還不如。關於穩定人們總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穩定就是好事。請問日偽時期和秦始皇時期的穩定是好事嗎﹖日本人希望中國人不反抗作亡國奴﹔秦始皇希望他的血腥統治千秋萬代的穩定。不是所有穩定都是好事。而且﹐穩定的定義也因政體不同而不同。在中國大陸看來不穩定事件例如遊行﹐在海外民主政體中卻是不同意見者喧瀉不滿﹐促成穩定的因素。在中國要想有符合正義的穩定﹐讓人民不僅有經濟幸福還有政治安全和基本權益的穩定﹐必須進行政治改革﹐真正的穩定應當不僅是權勢者或精英有穩定感﹐而且是每個公民都有經濟和政治穩定感才行。他提出沒有自由民主制度﹐沒有民主化﹐就沒有所有人的安全和穩定。

在場聽眾提出﹕道德淪喪是目前﹐社會腐敗﹐不穩定的根源。呂曉波則認為與本次議題無關。康曉光坦誠﹕的確普遍的社會道德下滑﹐使人們莫不關心國家的命運﹐這也使統治者更易于管理﹐使社會處於表面的穩定。而何清漣女士則在5日的發言中指出中國目前的穩定是火山口上的穩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俄定期直航問題難解但包機市場被大為看好
生命科學產業商機無窮
微軟未來五年投資五十億美元開發Xbox
台股收盤跌破四千點關卡以3924.04點做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