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壞帳危及四千五百億美元外資

標籤:

【大紀元11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十五日專電)中國大陸的銀行壞帳堆積如山,已到了可與印尼、泰國金融危機時相比的地步;華爾街日報今天指出,這不但是中共新領導班子的「致命弱點」,也可能危及中國的四千五百億美元外商投資。

這則發自上海的報導指出,印尼和泰國發生金融風暴時,壞帳佔放款總額的比例各為百分之六十多和百分之五十以上。如今中國的銀行壞帳和貸款總額的比例,已接近泰國,超過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南韓。相形之下,日本的銀行壞帳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台灣更不到百分之十。

報導說,中共不能妥善處理鉅額呆帳,並停止高風險新放款的話,銀行最後將被迫縮減貸款業務。如此將會引發金融風暴,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帶來政治混亂,外國人已經投資在中國的四千五百億美元資產將岌岌可危。

中國大陸銀行體系不良放款問題到底多嚴重?美國最老牌的財經報紙華爾街日報讓數字去說話:一九九八年,北京向中國工商銀行等四大銀行挹注了三百三十億美元;第二年,按照北京官方「最後晚餐」的說法,把這四大銀行的一千六百九十億美元壞帳,一筆轉到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帳下。

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則向四家銀行發行總額達一千四百一十億美元的債券,另外還提供兩百八十億美元現金,並開始追討壞帳,希望可以收回一部份。

報導透露,壞帳收回率讓人極度失望,整個作業看起來就像是移花接木的「紙上轉帳」術,目的只是延遲危機爆發的日子而已。

由於中國銀行體系的總呆帳額高達五千億美元,加上政府得負擔退休金和福利金的支出,北京政權的債務額遠超過中國每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一兆一千億美元,拖延戰術可能難以奏效。

報導引述華府布魯京斯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羅迪說,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可用「一觸即發」四個字來形容。

可能「觸發」中國金融危機的是什麼呢?華爾街日報認為,光是經濟成長趨緩就有可能。北京大量用錢刺激成長,就是這個道理,可是連北京的官員也警告這不是長久之道。另外有人認為全球經濟長期遲滯不前,縮小了中國貨的出口市場,或外資流向中國出現乾涸,也足以觸發金融危機。

報導說,一旦出現金融恐慌,中共不太可能會讓國際貨幣基金會有條件的干預。

當然,對這問題不盡然只有悲觀派,特別是那些知道國有銀行擁有一兆美元百姓存款的分析家。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上個月提出報告說,儘管中國的銀行體系用專業術語來形容,或許是「無力償債」、「破產」的,可是流動性很大,可以作為緩衝。

華爾街日報引述北京一家外國證券公司經理羅斯曼說,他就不擔心中國的銀行體系會在未來幾年內崩潰,「數字可以用來解釋極好或極壞的假設情況,實際上則通常都可以含混過關。(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違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罰1450萬美元
胡塞襲擊引發連鎖反應 亞洲港口陷擁堵
618購物節銷售下降 中國零售業前景黯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