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走勢 外資報告勿盡信 逆向操作是贏家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28日訊】據中央社二十八日報導,多家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因發表的研究報告內容與事實不符,首度遭到罰款處分,使外資報告的可信度近來再度引起討論與關注,事實上,外資報告和相關訊息對台灣股市常產生影響性,但事後也常常驗證和實際走勢出入頗大。

在台灣,尚未賦予財經主管單位對法人的研究報告有調查、處分權,投資人在接收外資相關資訊來源之際,必須更加謹慎,切勿一味地作為投資進出的參考。

美國司法部最近調查美林等華爾街十大券商、銀行,利用分析師分析報告,促使企業界必須與這些券商或銀行有生意往來,或是明知某些企業營收欠佳,卻對投資人提供過份樂觀的分析報告,並讓券商或銀行的投資部門從中獲利,涉及利益衝突問題,經進行調查與談判後,華爾街十大券商同意支付14億美元,與司法部進行和解,成為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與華爾街歷來金額最大的和解案,台灣證券業者認為,大型外資券商從此以後是否進行全面的改革,或開始自律機制,提供絕對公正客觀的報告和基本面訊息,仍有待觀察。

被罰款最多的為花旗集團旗下的所羅門美邦證券,其罰款為 3億2500萬美元、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與美林證券各罰款2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被罰款1億2500萬美元、高盛被罰款 1億1000萬美元,其他包括貝爾士坦(Bear Stearn )、德意志銀行、JP摩根大通、李曼兄弟、 UBS華寶等分別被罰款8000萬美元,而這些券商幾乎都在台灣均設有分公司,其研究報告也常常在股市中流傳,且常對短期走勢造成不小的影響。

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原則上只提供給投資客戶,不過,由於台灣股市投資人一向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因此外資券商發出的研究報告,經過客戶輾轉流傳到本土券商、投信法人手中,透過電子郵件在業界散開,而財經媒體記者亦設法取得資料,公開報導,讓一般散戶投資人得知,使得外資研究報告的影響性因此大大提升。

不過,外資券商會針對不同的客戶等級,對於研究報告發出的內容、時間上均略有差異,經過不斷間接的流傳之後,等到投資大眾閱讀到媒體報導的外資報告內容時,通常時效性上已經有所落後,在買賣交易的操作上,也較外資及其客戶慢半拍,因此投資人若依據得來的外資報告消息在股市進出,難免有時會買到高點、或殺到低點。

今年年初,美商高盛證券 (Goldman Sachs)知名分析師胡祖六在第一季預估,隨著美國經濟步入溫和復甦的趨勢,台股今年可望上達 7800-8000點,並斷定多頭走勢確立,而外資也針對大型權值股不斷加碼佈局,不過台股就在第一季過後,即震盪作頭自高點反轉,外資也自今年 8月起開始轉為賣超,隨著美國發佈的重要經濟數據紛傳來不利訊息,美股進一步走跌,Nasdaq並跌破 911以來低點,外商投資機構為因應來自全球的基金贖回賣壓,台股成為外資的提款機, 9月份開台外資的賣壓進一步加重,台積電、聯電等龍頭股均創下今年來新低,台股悲觀的空頭氣氛瀰漫。

在美商高盛證券摃龜之後,美商所羅門證券更在台股跌破4000點之際,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台股將跌破 911事件的3411低點,不過台股也在該報告出籠之後開始展現強勁反彈,一口氣攻上4500點的季線關卡,台股今年走勢,令外資券商連連跌破眼鏡,事實上,國際股市的走勢,華爾街分析師也無法持續準確預估。

如果將華爾街知名分析師歷年來的預測作一統計,結果恐怕和射飛鏢的機率差不多,因此,台灣投資人對於外資一向的迷信和崇拜,恐怕應該打個折扣,更有甚者,外資券商一邊發表調高評等、投資價位的個股,卻一邊賣股票,而公佈調降評等、投資價位的個股,卻趁低檔佈局吃貨,完全是球員兼裁判的不公平局面。

台灣法人和散戶投資人一向視外資動向為馬首是瞻,不過,股市沒有永遠的分析師,連華爾街的專家都不免慘遭滑鐵盧,或藉由研究報告作為操作上的護身符,因此投資人在接收外資的相關資訊時,仍必須將資金作有效的控管和分散,因為最後的賺賠仍須自負,只有逆向操作的投資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預料美國華爾街的判決案,將迫使美証券公司進行結構重整,使投資銀行業務與研究部門分開,並禁止分配 IPO股票給上市公司主管和董事,券商提供投資人獨立客觀的研究資訊,要求券商需據實發布股票研究報告,並使分析師免受上層主管壓力,整個調查及協商的目標是為了保護投資大眾,並且重建市場的公義,訂定證券市場的作業準繩,相信華爾街券商過去的作為將會因此較為收斂,而台灣投資人也應修正一向熱切追逐外資券商動向的心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相關新聞六則
今年中國基金業全行業虧損
美國之音專訪台北市長馬英九
日本經濟仍不景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