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Sun、IBM–尚未看到出路的IT巨頭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9日訊】最近有一個倍受矚目的數字可直接顯示出日美高科技業界的現狀。這就是半導体企業今年的設備投資額。日美在這一數字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差距。

  與美國英特爾(總部﹕加利福尼亞州)的55億美元投資相比,日本的企業包括日立制作所、東芝、富士通等5家知名企業以及Elpida Memory在內的6家公司的總投資額僅為3500億日元(据野村證券金融研究所預測),約為英特爾的1/2。

  ●美國半導体業界對英特爾巨額投資冷眼旁望

  日經BP社報道,在超小型計算處理器(MPU)領域占全球80%市場份額的英特爾,去年曾以73億美元的巨額投資使業界為之一震。2002年雖說較去年有所減少,但是僅憑1家公司就大幅超過了日本6家公司的投資總額,再次顯示了企業在實力上的差距。

  英特爾的投資集中于直徑300mm晶圓的最新制造設備上。由于晶圓面積較此前200mm晶圓更大,由1枚晶圓生產出的半導体數量將提高到原來的3倍,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看看2001年第4季度(10~12月)的業績,就會明白英特爾急于加緊新設備投資的意圖所在了。

  由于圣誕商戰中個人電腦出人意外地暢銷,“嵌入式MPU的訂單源源不斷”(英特爾首席財政官Andy Bryant)。正因為如此,英特爾該季節的銷售額達到了69億8300萬美元,超過了證券分析師預測的“在67億美元至69億美元之間”的上限。同時純利潤為5億400萬美元,是同年第3季度(7~9月)的5倍。與此同時,庫存為23億美元,下降到過去1年間的最低水平。

  另外,銷售額毛利潤率也由第3季度(7~9月)的46%激增至51.3%。雖然沒能超過鼎盛時期實現的60%這一數字,但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成果”(美國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半導体分析師Mark Edelstone),給人一種英特爾複活的印象。

  ●訂單與利潤超出預期、日本企業合力對付也難匹敵

  以英特爾的情況為例,“信息技術(IT)業界也好、美國整体景氣也好都不成問題”這樣的樂觀論在美國開始流行。2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宣稱,“景氣已經走出底谷。今年第4季度(10~12月)將步入年增長率3.5%的成長軌道”。另据美國時事通訊“藍籌經濟指標快訊(BlueChip Economic indica-tors)”2月初的調查顯示,美國100位權威經濟學家中的95%認為,“景氣在今年1月已經触底”。而同樣的調查在1月份時這一比例還是42%,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學家們迅速恢複了自信。

  但是,美國半導体業界人士的反應卻與經濟學家相差甚遠。對英特爾的投資也持冷眼觀望態度。

  美國Salomon Smith Barney的半導体分析師喬納桑﹒約瑟夫(音)對55億美元的投資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他說“55億美元的投資額不過是我所預想的55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間的一個下限而已”。

  英特爾總裁Andy Grove也一直持這樣的主張,即“不管景氣如何,為了采用新技術我們將不惜設備投資”。因此,55億美元的投資與去年相比一下子減少了25%,可以說這是英特爾并非勇氣十足的表現。

  減少投資的“英特爾沖擊波”也影響到了股市。在發表投資額的1月16日至20日的4天間,英特爾股票下跌了3美元。受此影響人們紛紛拋售股票,紐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道瓊斯平均股價)僅1月16日一天就下跌了200美元。

  不僅僅是設備投資額的減少,銷售額毛利潤的預測也使人們感到失望。英特爾首席財政官Bryant表示“2002年全年的銷售額毛利潤在51%左右”,這與去年第4季度(10~12月)基本持平,沒有什么變化。總之,人們對此認為“在新工厂進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動對今年獲取利潤的影響很小”(美國雷曼兄弟證券公司的半導体分析師戴尼爾﹒納伊爾茲)。

  盡管投入高達55億美元的巨資,但毛利潤率卻并未增長,這種“疲軟”,坦率地講這說明了英特爾所具有的不安。首席財政官Bryant坦承﹕“無法預測未來”。英特爾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保羅﹒歐德寧也承認﹕“IT業界的設備投資尚未恢複”。

  企業高層的反應與經濟學家的樂觀論形成過于鮮明的對照,實際上來自英特爾之外的其他美國高科技企業經營負責人的聲音,也都是衹見不安,未見樂觀。

  其典型例子就是最大的存儲器(外部存儲裝置)厂商–美國EMC(總部﹕馬薩諸塞州)和著名服務器厂商-Sun Microsystems(總部﹕加利福尼亞州)。

  ●惶惶不安的高科技企業經營負責人

  這兩家美國高科技業界的代表性公司的杰作就是,正面對付因去年9.11恐怖事件而出現的景氣蕭條。

  恐怖事件2個星期后,Sun Microsystems就在紐約市發表了高性能服務器的新款產品,志在開拓新的需求。Su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cott McNealy滿懷信心地表示﹕“因特網在任何時候都將發揮其力量”。

  另一方面,EMC也于去年10月26日同樣在紐約市召開發表會,發布了可以在本部同時遠程操作多個存儲器的新技術和服務。EMC公司首席執行官Joseph M. Tucci對前景充滿希望,他說﹕“以金融業界為首的大型企業需要的正是這種技術和服務”。

  但是,如今2家公司的管理人員卻非常悲觀。Sun總裁兼首席運營官Edward Zander也好,EMC首席執行官Tucci也好,均异口同聲地表示﹕“看不到IT業界恢複的曙光”。

  Zander總裁表示﹕“所有公司都在裁減人員,但是仍然難以看到景氣恢複的時期”。Tucci首席執行官也認為﹕“多數企業對投資持慎重態度”。

  美國IBM也同樣因“看不到前景”而惶惶不安。

  3月1日就任美國IBM首席執行官的Samuel J. Palmisano在2月20日的面向IBM銷售店發表的演講中指出﹕“今年將是非常嚴峻的一年”。雖然Palmisano強調了多範圍經營的IBM的優勢、并斷言Sun、美國惠普等競爭對手不足為懼,但是提及景氣恢複的話題時卻缺乏信心﹕“目前尚不清楚景氣是否會好轉”。

  的確,一看數字就很清楚為什么IBM缺乏信心。

  据摩根史坦利及美國美林證券等6家美國主要金融機構的調查,美國企業今年的設備投資額將比去年減少4.8%。特別是,甚至預測今年6月前的投資額將比去年減少5~8%。可以說短期市場前景非常不明朗。

  減少設備投資,救命稻草就衹有個人消費了。

  關于這一點,可以參考2月份剛剛發布的最新結算數据的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厂商美國戴爾計算機公司(總部﹕德克薩斯州)和著名計算機厂家惠普(HP)的數字和預測。

  戴爾第4季度(2001年11月~2002年1月)的銷售額為80億6100萬美元,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7%,但是營業利潤卻達到了5億9400萬美元(約782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

  惠普也一樣,雖然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8%(113億8000萬美元、約1兆5000億日元),但是純利潤卻達到4億8400萬美元(約638億日元),增至3.4倍。戴爾、惠普兩公司均得益于熱銷的圣誕節商戰。

  特別是戴爾公司展開大張旗鼓的電視廣告、使家用個人電腦銷售額增加了40%(與2001年8~10月相比)。由此,把其在美國個人電腦市場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了27%,超過緊追不舍的惠普和康柏計算機兩家公司的總和。

  惠普的數字設備銷售勢頭也不錯。惠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arly Fiorina表示﹕“我們的數碼相機及打印機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位”。去年11月個人電腦在美國市場上的占有率也達到了59%(不包括專門直銷的戴爾及美國Gateway),“確保了贏利”。

  ●第1季度的數字是關鍵

  但是,當問及未來時,從這兩家公司得到的同樣是悲觀的回答。

  惠普總裁Fiorina說﹕“與去年同期相比,2002年第1季度(2~4月)似乎要有所下降。今年是非常嚴峻的一年。很難指望在下半年之前出現恢複”。戴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爾也表示﹕“與上一季度相比,2002年第1季度(2~4月)的銷售額要減少3~5%。即便景氣恢複了也不會輕松”。

  從2001年第4季度(2001年11月~2002年1月)戴爾個人電腦的銷售單價來看,與去年同期的2050美元相比下降了18%,僅為1700美元。可以看出即使是戴爾也需要進行激烈的降價攻勢以促進銷售,為了維持銷售額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特別是何時能出現恢複,其希望很渺茫。每年的1月至春季,由于消費者很少購買東西,因而企業業績確實容易下滑。實際上,美國密歇根大學于2月15日發表的“顯示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指數”已經是時隔5個月再次出現下降。

  要想預測前景暗淡的IT業界的發展趨勢需要把握2點﹕

  首先是看今年首季的結算結果,看高科技公司的業績與2001年第4季度(10~12月)相比到底下降了多少。包括季節因素在內,各公司均預測會下降1位數左右,但是是否會就此打住才是關鍵。

  另外,在發表下一次結算時經營負責人對業績做如何預測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在樂觀論蔓延之中,各公司會如何把握已公司經營的嚴峻性,并向投資家傳達呢?由于4月起將面臨股東大會的召開,因此如果不提出明確的戰略,就很有可能失去股東的信任、招來股價下跌引起的景氣蕭條的惡性循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IT業正緩緩爬出低谷 (3/8/2002)    
  • 當前IT認證究竟價值几何? (3/6/2002)    
  • 英特爾貝瑞特:走出前任陰影 要征服世界所有人 (3/5/2002)    
  • 誰動了我的奶酪? 微軟跑馬圈地 Linux卻入佳境 (3/2/2002)    
  • 評論: 2002IT業中好的、壞的与丑陋的 (2/21/2002)    
  • 2001年IT市場回顧与展望 (2/9/2002)    
  • 布什政府將出資500億美元挽救美國IT業 (2/7/2002)    
  • 業內人士認為網絡服務是2002年北美IT業的熱點 (2/5/2002)    
  • 美國IT工程師薪金縮水 中國哪些IT職位在掙大錢 (2/3/2002)    
  • 給北美IT業的冬天找點兒溫度 (1/29/2002)    
  • 2001年中國IT十大風云人物評選揭曉(附名單) (1/24/2002)    
  • 2002年美國IT市場八大熱門領域 (1/23/2002)    
  • 英特爾新品出擊 AMD、威盛雙雙中標 (1/16/2002)    
  • Garnter:今年IT業形勢仍不看好 可能更多裁員倒閉 (1/16/2002)    
  • 是誰在掙大錢?”偷窺”中國IT中產階級生存狀態 (1/15/2002)    
  • 2001年度IT老總身价漲與跌 (1/10/2002)    
  • 跳槽、MBA、技術認証:IT員工加薪三大法寶 (1/10/2002)    
  • 年終回顧:2001香港IT業大事記 (1/7/2002)    
  • 美國《財富》雜志預測2002年度IT業界風云人物 (1/5/2002)
  • 相關新聞
    美國《財富》雜志預測2002年度IT業界風云人物
    年終回顧:2001香港IT業大事記
    跳槽、MBA、技術認証:IT員工加薪三大法寶
    是誰在掙大錢?"偷窺"中國IT中產階級生存狀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