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兩國爭拗國航空難肇因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7日訊】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南韓墜機事件死亡人數增至一百二十四人,生還者則減至三十八人,截至昨晚仍有四人失蹤。而中韓兩國在展開空難調查的同時,對空難肇因各執己見,韓方認為機師要負責,中方則指機場的導航設施不足。

圖片:中國的空難調查小組在釜山空難現場檢視墜毀的國航客機機尾。(美聯社)

蘋果日報4月17日報道﹐南韓昨日繼續出動幾千名軍警和救援人員在釜山金海機場附近的空難現場搜索,並將搜索範圍擴大到三平方公里。救援人員多找到八具屍體,而前晚送院救治的傷者中,昨有一人傷重不治,令死亡人數增至一百二十四人。截至昨晚尚有二十八人未脫離危險。

■中國小組抵現場視察

中國官方空難調查小組昨到過墜機現場視察,並承諾會協助南韓當局進行全面調查。生還的機師吳新祿昨首次接受南韓調查人員為時七十分鐘的問話。他說,當初試圖降落時並未感到飛機有甚麼機件故障,因此並不知道墜機的原因。

南韓的一些報章和官員都將空難歸咎於機師失誤。韓國第一大晚報《文化日報》昨以「聚焦於機師的過失」為題,報道了「可能因為機長在雲層中產生錯視的情況下,迷失了最終盤旋回頭的目標點而導致撞入後方山區」的消息。

南韓主管航空事務的官員則公開說:「這是一宗典型的CFIT(可控飛行的飛機撞地)事件,我們必須留意百分九十五這類事件是因機師的錯誤造成。」CFIT是指可操縱、適合於飛行的飛機,在機組毫無覺察危險的情況下突然撞地或飛入水中,這向來是航空界視為航空安全的最大威脅。

對外界質疑金海機場批准國航班機在惡劣天氣下降落,主管機場控制塔的南韓空軍上校說,當時的天氣條件已足夠讓波音七六七飛機降落。

■天氣惡劣成爭議焦點

不過,中國的專家和傳媒則為吳新祿作出辯護。上海飛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葉偉稱,金海機場靠山一端的跑道沒有助航系統,而當時的風向決定了飛機只能從這降落,增加了難度。從目前情況看,天氣惡劣是空難的主要誘因。

大陸官方新華社的報道也指金海機場所處位置靠山臨海,經常有強風和大霧,不利飛機升降,而機場由南韓空軍負責空中管制,飛機升降引導設施老化。

■每死者料獲賠110萬

一些航空專家也指出,除漢城金浦機場、仁川機場和濟州機場是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外,其餘的韓國機場,包括發生空難的金海機場,僅能以較低等次的美國聯邦航空局之水準運作。
專家又分析韓國傳媒報道控制塔與機場雷達站之間的對話,顯示國航機師要求金海機場控制塔允許導航降落時,控制塔尚未能迅速掌握客機的機種是七六七還是七三七,但隨機種的不同,其准許降落的許可條件也有差異。

在死難者賠償方面,根據國際法例和中國民航法,若航空公司無過錯責任,每名乘客最高賠償額約一百一十萬港元,但實際賠償額會受國籍、購買保險情況影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北京五家公司聯保南韓空難者意外險 (4/17/2002)    
  • 中國國航墜機事件罹難人數增至126人 (4/17/2002)    
  • 國航空難遇難者升至125人 38人幸存3人失蹤 (4/17/2002)    
  • 國航空難﹕CA129航班最後的對話 (4/17/2002)    
  • 悲情籠罩神魚山 國航空難幸存者描述生死瞬間 (4/16/2002)    
  • 中國墜毀客机机長活著 28名幸存者仍生命垂危 (4/16/2002)    
  • 駐韓使館公布遇難或失蹤中國公民名單 (4/16/2002)    
  • 墜機勢嚇怕球迷赴韓觀世盃 (4/16/2002)    
  • 釜山空難罹難者每人最高獲賠二十萬人民幣 (4/16/2002)    
  • 南韓成立應變小組處理大陸客機空難事件 (4/15/2002)    
  • 近年來中國大陸重大空難接連不斷 (4/15/2002)    
  • 13年前舉世震驚的洛克比空難主犯上訴失敗 (3/16/2002)    
  • 洛克比空難被告仍被判終身監禁 (3/15/2002)    
  • 新航空難 民航局面臨巨額賠償 (3/8/2002)    
  • 美國出動直升機與失事調查人員前往菲律賓 (2/27/2002)    
  • 伊朗空難 (2/14/2002)    
  • 意大利飛機部件作假疑是去年紐約空難的原因 (1/29/2002)    
  • 去年十一月紐約美航墜機經過新影帶全都錄 (1/28/2002)    
  • 美摘除利比亞“恐怖國家”之名 (1/24/2002)
  • 相關新聞
    美摘除利比亞“恐怖國家”之名
    去年十一月紐約美航墜機經過新影帶全都錄
    意大利飛機部件作假疑是去年紐約空難的原因
    美國出動直升機與失事調查人員前往菲律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