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兩岸新聞交流--哈佛大學學術論壇講座

人氣 7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4日訊】

【大紀元波士頓記者何麗娟報導】四月二十日下午兩點在哈佛大學的科學中心 C 教室,來自台灣的劉建鷗教授特別就兩岸的新聞交流作了精闢的分析。劉教授是台灣媒體的先進 ,曾任晨光電台台長、漢聲電台、青年日報的顧問、曾任教中原大學,並多次擔任台灣最具權威的廣播金鐘獎評審,現任台灣新聞研究所教授。她對兩岸媒體交流的歷史有深入的研究,現在是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先後受教於多位美國政經界中國問題專家、學者並與美國主流的政界名流多有互動關係,可說是評論兩岸新聞交流的最佳人選。(圖片說明﹕劉建鷗教授(左)接受台灣駐波士頓文化組組長?賹q(右)頒獎致謝)

  劉教授首先從人際關係來看傳播的功能,並以獲得社交知識,建立人際關係、建立社會角色來強調其重要性。然後就兩岸雙方媒體在報導模式、報導重點、交流政策制定的三項大綱,作了詳盡的分析和評論。

兩岸新聞交流的政策和階段
  兩岸交流初始可推溯到1987年,當時台灣正直蔣經國執政,有許多新觀念正在醞釀。駐台的老兵因思鄉情切,要求政府開放返鄉探親,就在這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台灣有兩位記者偷渡大陸成功歸來,在報章發表系列的文章,報導從大陸所採訪的見聞。當時輿論嘩然,各界紛紛討論全面開放的可行性,緊接著法律果真順應民情,制定新法解除報禁,準許雙方記者採訪,並增加報紙版面報導大陸新聞。大陸方面也紛起效尤允許訂閱台灣的雜誌、書報,並首次邀請台灣官方代表經濟部長去大陸開會﹔這才打開數十年雙方封閉的僵局。

  接下來的十數年間,雙方交往互動的情形是忽冷忽熱,起伏不定。這期間發生了六四民運、鄧小平的死亡、台灣總統直選、李登輝訪美、港澳回歸,漁船被襲,到近期的民進黨執政等重大事件,根據雙方政局情勢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兩岸的聯繫、交往。 台海兩岸雖有過短暫的穩定發展,可惜是曇花一現未能持久,始終未有很大的進展。直到數天前,台灣新聞局又宣佈停止播放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使這段長時間的交往畫上另一個休止符。

兩岸媒體報導的重點和模式比較
  大陸承襲中國古老觀念,以傳統的鉗制思想模式,巧妙的控制媒體,它的方法是(一)不準報導﹔全面封鎖,違者輕則受罰,重者入獄 (二)推辭報導﹔刪除部份對官方不利消息不予報導(三)統一報導﹔是官方統一發稿,媒體成為黨的喉舌,宣傳政令的工具。在量的方面受到管制,如限制版面;在質的方面採取統一,由社長指定題材撰稿, 報導的社會問題多,政治問題少。從1949年改造時期開始,經過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一直到四化都是採用此法。台灣的模式可分為二蔣時期和解禁期。在前段時期媒體比較嚴格,分官方式和親官方式,官方式的如中央日報是黨報,由公家經營,刊登的是國家政令、總統言論。親官方式的是私人自辦,可以半開放式報導,由報社自負盈虧。到1989年報禁解除後,採取規緩式開放,不但量不限制,如有的報紙多達45頁,且在質的方面是多樣化,言論空間大、尺度寬,社論走向批評化,採自由發揮式由讀者自己作是非判斷。

現階段兩岸網路新聞資訊的交流
  台灣在1987年,首先實施全國學術電腦資訊服務及大學網路計劃,與國際學術網路連線,於1990年整合為全台灣學術網。大陸在1992年完成中科院網、清大、北大校園網,並在1993年成為互聯網。此後,郵電部、國家教委會、中國聯通各成立網站,於1997年全部互聯。網路這種日新月異的傳播工具對新聞媒體帶來了全面性的衝擊,在過去受到時空的限制,各種新聞必須記者親自採訪,有截稿時間的限制,但現在這些都不存在了。網路新聞的傳遞迅速、廣泛,全天候的服務,使兩岸人民可以突破封鎖,透過網路更加緊密的聯繫,可以互相分享對事件的觀點。大陸已經無法再如過去一樣全面地管制新聞,控制輿論。例如近年來法輪功的興起,雖然受到大陸官方的壓制,但是法輪功學員成功的建立了網站,使全世界都能暢通無阻地瞭解大陸鎮壓的最新消息。雖然中國相應地設立英特網警察查控,還是無法全面禁止。

結論
  最後﹐劉教授希望中國的內戰遺留給大陸、台灣人民的歷史恩怨、對立的局面,終究會透過相互交流而有化解的一天。美國在兩岸的未來談判中,雖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從1950 年當時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設定且奉行到今的美國對華政策已經看出來, 美國並不希望看到中國的統一,而且為了經濟的私利,它會繼續售賣武器給台灣,為了鞏固太平洋的四角防線,它也不會放棄台灣。但關鍵是海峽兩岸要保持善意繼續交流,官方政策需要適度調整,應朝著民主政治、科學發展上努力﹐一切應以全中國人的福祉為依歸,將來總會有統一的一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郵筒竊賊猖獗 波士頓兩華商近期受害
MBTA橙線地鐵6月多日停運
YMCA暑期發免費會員卡 波士頓青少年可領
華埠獅子會陳國航接會長 褒獎熱心公益成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