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重審八國聯軍中的美國(22)——附篇:“聯軍無擾紫禁城”

北明

人氣 2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5日訊】似是而非的指證

“整個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宮……遭到了洗劫。”“……事實上各國軍官們和士兵們都曾經利用各種機會進入紫禁城劫掠財寶。”這是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胡繩著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有關章節的觀點。

也許我們有充足有理由相信,八國聯軍雖然沒有機會毀壞紫禁城,但卻洗劫了它。因爲美國隨軍記者拉爾夫 佩因(Ralph D. Paine)寫于當年9月13日聯軍將軍參觀紫禁城的報道,也不時暗示他們搶劫的可能。他寫道:“被制止的搶劫熱,在每一位旁觀者的胸中強烈燃燒”(轉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In the Imperal City of Peiking”p.462 )“看守的太監不讓參觀者聚集成堆。他們的監視令人痛苦。全然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用作記念品。看起來美國官員自己也爲不應拿走任何東西而感到焦慮。但是,看上去要是一個人的口袋裏裝滿了如此多件無價翡翠,也值得同情,搶劫風既可傳染又挫傷士氣。而且只要傳教士們主持在北京搶劫的日常拍賣,普通人就難於保持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同上)

這樣的描寫給人的印象是:參觀的一行人幾乎不可能不在紫禁城劫掠珍寶!不過,如果爲了確證這種印象而回頭再度仔細查閱這篇報道,卻可以發現,其中沒有任何文字明確地指證說,在那次參觀中聯軍槍了或者偷了珍寶。聯軍在故宮行搶的印象是報道中暗示性文字造成的。

仔細審視這樣的文字,還會發現其中充滿記者的想象和發揮,通篇行文風格略有渲染和誇張色彩,更像是一篇文字修飾過的文學紀實而不象一篇冷靜客觀的新聞記述。論其究竟,這種作風也是自由言論制度下某些美國記者的職業風格:“新聞眼”特別好,敏感度相當高,不過有時不免炒作新聞,狠不能語出驚人。往往越是有關政府行爲,越要大做文章,甚至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不惜嘩衆取寵,有時無事生非(注1)。

實事上,在美國隨軍記者佩因撰寫報道之前,另一家西方報紙已經報道了同樣的消息。報道卻明確指出,聯軍在紫禁城僅僅參觀而已,“別無舉動”。報道的篇幅不長,文字記述雖然簡明但十分扼要。文章報道了參觀的時間;一行人入與出的方位、大門;描寫了聯軍所見到的禁城內“宮殿連雲,率多頹廢玉階金砌,閑衰草離離,臨風搖曳”的敗落景象;甚至提及禁城之內“尚餘內侍數人在房廊棲止”的情況。報道也提及各聯軍人數,說是“以俄兵最夥,至各國兵士,則數甚寥寥也。”這篇報道在結束前明確指出:聯軍一行人,“覽畢遂由北門而出,別無舉動。”(轉引自中國報紙《申報》1900年9月12日,“瞻仰宮禁”)

通觀全文,與美國隨軍記者相比,這篇報道用字中性,記述風格相當冷靜。

聯軍不可能洗劫紫禁城

關於聯軍洗劫紫禁城這個說法,與一個基本事實相左:紫禁城內大部分資財已經轉移了。連好事的美國隨軍記者在寫下上述那些誇張性文字時,也不能不秉實指出:雖然“皇帝的處所裏,所有的裝飾和古董都沒有撤走”,“家具陳設充滿房間”,慈禧的房間陳設也沒有撤走,但是“其他先前所有參觀過的建築裏,所有東西都被轉移了”。(同上)紫禁城內大部資財轉移的消息並非西方記者的孤證,當時的中國報紙也引述直隸消息來源報道說“惟大內所儲財物則皆搬運入營。”(參閱1900年9月9日《申報》頭版“京師近況”條)

除了可資“洗劫”的東西不多,難以行槍而外,根據當時的具體情形分析,聯軍即便有賊心有賊膽“劫掠”故宮,在技術上也還是比較困難:

一,美日官兵日夜守護,來回巡邏,進去參觀都要獲得批准(參見“守護紫禁城”一文);

二,就算能夠進去,裏邊地面不熟,弄不好模不著門找不著北出不來;

三,即便在大街上搶平民百姓,聯軍士兵還要趁天黑出門,他們何以有勇氣在故宮裏如入無人之境,明火執仗地搶擄?

四,若在街上行搶,惹的是平民百姓,而在故宮行搶,明顯招惹美軍日軍。聯軍之間是友軍關係,外交禮儀總是要守,這點面子都不給,不僅得罪友軍,在國際上也難以交代(注2)。

尊重清廷威嚴,停止在紫禁城內剿匪

什麽情況下搶劫紫禁城最爲方便?應當是戰亂之中,人群四散人心惶惶之際。不過一個令人驚訝的實事是,聯軍自動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8月15日,聯軍解救被圍困的公使館之後,北京城裏拳民燒殺搶劫的混亂尚未解除,而且拳民和清軍仍然盤踞紫禁城內。使館區西北部與紫禁城接壤並在其射程之內。爲了保證公使館人員的生命安全,美軍將領謝費依(Chaffee)在當日帶美軍進入禁城內(依據美國公使康格1900年8月16日給美國務卿約翰海的電報內容,是否有其他聯軍進入不詳)與義和團拳民和兵丁交火,試圖把他們攆出使館區的射程。但是次日,洋兵就不勝而撤,退出了紫禁城。

什麽原因?原來紫禁城內槍聲一響,聯軍各統帥即刻爲此緊急召開聯合會議。會議期間,俄軍、日軍認爲:禁城是清府皇家重地,在對兵匪發出要求投降的正式通牒之前,不應以武力攻佔之。聯軍一致認同此一見解,遂退出紫禁城。由此可見聯軍並無意搶劫紫禁城。聯軍進兵北京前後,多次聲明其目的是解除使館危難,平息失控的暴亂,乃至於幫助大清政府維護社會治安。實事上,聯軍在紫禁城中的進退權衡中,所考慮的要點與他們的公開聲稱相符。

中國重要民間報紙指出“聯軍無擾紫禁城”

在聯軍進京以後,中國當時的重要民間報紙,《申報》,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聯軍在華各類消息的報道。而當時有關“義和拳匪”、“八國聯軍”的消息,幾乎全部是頭版頭條重要新聞。我查閱了這份報紙自1900年8月八國聯軍進京後之後至次年7月聯軍悉數撤軍以前的全部報道,結果驚訝地發現,在這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有關消息中,沒有任何一篇報道指證說八國聯軍公然搶劫紫禁城!

令人震動的是,《申報》中不僅沒有關於八國聯軍搶劫行爲的報道,而且有與之相反的、更加明確的、關於聯軍無擾紫禁城及頤和圓的報道。例如,1900年9月8日,聯軍進京後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申報》以“京師近況”爲標題,明確指出:“各國聯軍入京之後,並不擾及頤和園及禁城各處。”(注3)

關於京城百姓情況,報道描述說:“民人之不及奔逃者,各授白旗一面令高懸門外,以示與兵事無干。”至於城內的秩序,《申報》的記述則與美軍將領關於美軍駐地情況的記述,以及美國駐華公使館給美國國務院的情況報告全然吻合:“市中已貿易如常。鄉人每挑運菜蔬等物入城,以博蠅頭之利。守城兵毫不阻人出入,惟不准攜帶財物出京。”

上海的《申報》創辦於1872年,終刊於中共接管中國的1949年,是那以前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民間報紙。這份報紙“記錄了我國近代和現代的社會歷史情況,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引自上海書店“申報影印說明”),從過去到現在,都被國際公認爲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大,信譽高的自由媒體之典範。其報道具有相當的真實可信度。由此觀之,聯軍公然搶劫紫禁城的說法,有捕風捉影之嫌,值得懷疑。
———————————
注1,一個極端的例子是,韓戰期間關於“美國準備對華使用原子彈”的“事實”就是美國記者自己在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新聞發佈會上窮追猛問,然後炒做出來的。這似是而非的消息弄得當時世界轟動。以至於英國首相埃德裏即刻專程飛到美國進行勸戒。全世界都看著英國怎麽勸美國。不料埃德裏在機場發表立志勸戒美國的話音剛落,就在杜魯門哪里弄清了美國原本沒有使用原子彈的打算!遺憾的是,和西方世界不同,社會主義陣營對此一消息的報道只有上文,沒有下文,只有前面的不實之詞,沒有後面的澄清事實。這個炒出來的消息於是順理成章地成了新中國政府所發動的中國反美運動的有力工具,成了中國人記下的美帝反華行動的一筆惡帳。

注2:在西方媒體廣泛監督之下,各國公使和聯軍相當注重其國際聲譽。此前有美國將軍威爾遜,針對西方指責他毀滅中國白塔,要求澄清事實更正報道失誤;後來還有各國公使聯合,就翰林院乃西方公使所焚的中國官員奏摺,要求中國官員作出修正,恢復名譽(另文詳論)。

注3,《申報》中也沒有任何關於聯軍搶劫頤和圓的報道。由於沒有獲得其他有關旁證資料,對於聯軍是否搶劫了頤和圓這一問題,本文暫且存而不論。

(下期預告:德軍毀了儀鸞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四)——警衛進京清政府認可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五)——試圖迫使清政府採取強力措施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六)——“絕對不結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