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言真語】理大圍城周年 「廚房佬」憶抗爭

人氣 773

【大紀元2020年11月16日訊】(香港大紀元記者黃采文、梁珍採訪報導)香港理工大學圍城事件一周年,催淚彈、水砲車、鎮暴彈襲擊校園的景象,彷彿如昨。火海連天、滿目瘡痍的慘狀,深深烙印港人的記憶中。

人稱「廚房佬」的施漢恆一年前在理大堅守7天,他頭綁馬尾、身披國旗,手拿著鐵湯勺「任劍揮」為抗爭者煮食的形象也依稀鮮明。日前他接受《珍言真語》專訪,回憶一年前一同堅守民主戰場的同伴。

「我覺得,我可以用我這個人去參與這場事件。」12年的廚師經歷,施漢恆認為這是他參與這場民主抗爭的方式。2019年11月17日,他走入理大的風暴中。

去年11月17日,反送中抗爭期間,港警圍攻香港理工大學,校園瞬間竟成戰場。12天持續襲擊,警方出動催淚彈、水砲車、鎮暴彈等,現場火光蔓延,灼氣逼人,大量傷者被送往醫院,被視為「六四事件」重演,事件於29日落幕。

施漢恆走進廚房,眼前一幕至今難忘:超過50位的廚師,井然有序地為抗爭者烹煮食物。「看到很多很多有這樣的心的同路人,去做同一件事。有各類型不同的師傅,可能是大型的餐廳師傅,可能只是經營小廚房、coffee諸如此類的。」

一位年約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領著一個整隊,施漢恆看他的架勢就知此人是一個「大佬」(權威人士),「他的動作是有節奏,就好像跳一場舞那樣。」施漢恆心想:「人不可以貌相」,年輕如他卻能帶領整班人,實踐相同信念。感佩之餘,施漢恆瞬間流下淚來。

一開始,施漢恆扮演廚房裡輔助角色,「其他師傅在做什麼,剩下的遺漏我來處理」。不過第二天,超過50位的師傅僅剩一半,第二天晚上就只剩幾個人了。「其實他們有些未走,他們覺得有某些事更重要,他去各個崗位。」

有人走出廚房,轉換角色,而施漢恆仍堅守於此。「從頭到尾,我都是很堅持要留在厨房裡,我的戰場、我的抗爭,都是在厨房。」直至第三、四天,廚房只剩他一人。

「最受歡迎的就是雞翅膀、香腸,然後是蔬菜、沙拉,這些很快就沒有了,然後再炒一些什麼菜出去,很快就沒有了。」5分鐘內,施漢恆可完成20人份的炒蛋。半小時至一小時,可完成200人份的餐點。

問他辛苦嗎?「辛苦啊?算得了什麽,這些事。」施漢恆說。

困守六天後,理大副校長衛炳江來到校園巡視。施漢恆身披美國國旗,衝到衛炳江大吼:「我會令這裡安全。你不用守,我守!」並要求他清理廚房。「他(衛炳江)第一個衝去最骯髒,最沒有人願意做的地方,去扔垃圾。」「他跟我堅定立場之後,答應的事,講到做到,就已經是一個男人。」

施漢恆回憶當時衛炳江身後有攝影記者,也有看似臥底的警察。「我就叫他們清潔、抹枱、撿垃圾,警察怎麼做得了這些事呢,3分鐘之內就走光了。」一年後的今天,他也為當時自己的激動情緒做出解釋。「三天沒有睡覺的人,控制自己的語言,是會有點口齒不清的了。」

缺乏睡眠與高壓情緒下,隔天施漢恆在傳道人陳錦美的勸說下離開理大。事後入院治療,檢測出肌酸激酶指數嚴重超標,若不及時醫治,可能引致肝、腎衰竭。

他回憶當時,自己已抱定與抗爭者堅持到最後,「我那時的心,我是以提供食物的人的心,來堅持做到最後,需要吃我做的食物的那些人,我已經滿足了他們。有人留下的,我通過我的辦法去接觸到他們,然後我已經準備好,他們需要吃的東西,吃半年都夠了。」

施漢恆出身草根,父親自福建移民至香港,以水果攤位養活全家,努力拚搏下在香港買下三層樓及兩家店鋪,全家安身於此。而全是「藍絲」的家人、同事、朋友,與「黃絲」的他在政治立場上全然相左。「我想要爭取的東西,和我前半輩子所有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所有的關係,所有人都反對我。」

不過,他確信已去世的父親若在世,一定能明白自己的所思與所為。「如果他現在還活著的話,我肯定他是明白我的,理解我的選擇。」

有人感念他7日的堅守,「我不會想著想幫這個運動,我是參與其中,我沒幫任何人,我也都不會覺得是説,我幫了誰。」他說,支持自己堅守理大的最大力量就是:意志。當前的香港仍需要這份堅持。

完整的訪談內容請點擊觀看《珍言真語》節目。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珍言真語】潘小文:捕蔡玉玲 港警離譜報復
【珍言真語】練乙錚:正邪大戰 左媒赤膊上陣
【珍言真語】陳光誠:共產紅毒腐蝕美國價值
【珍言真語】被送中王婆婆歷劫歸來 撐12港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