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違約增加 大陸多家中介機構被調查

人氣 754

【大紀元2020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大陸交易商協會11月19日發文對部分券商涉嫌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行為進行調查。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19日發文表示,在對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永煤集團)開展自律調查和對多家中介機構進行約談過程中,發現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承銷商,以及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存在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交易商協會將對相關中介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大陸財新網19日的文章表示,這些違規行為包括逃廢債、結構化發行、欺詐發行、操縱市場、沒有盡職調查、財務報表造假、虛假評級、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及時等。

11月18日,交易商協會曾發布通知稱,禁止債券結構化發行,要求發行人不得直接認購,或者實際由發行人出資,但通過關聯機構、資管產品等方式間接認購自己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

而結構化發債在信息披露不完整,投資者保護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破壞了債券市場秩序,扭曲了市場定價功能。

財新網的消息顯示,永煤集團及其控股股東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共計有存續債券近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涉及結構化發行的逾13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由海通證券重倉。除了永煤集團,海通證券亦踩雷方正集團、華晨汽車等債券。

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被發現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券提供幫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

近來,大陸債券市場雷聲滾滾。10月20日,永煤集團發行的「20永煤MTN006」毫無徵兆地發生實質性違約,該筆債券涉及10億元人民幣。消息傳出後市場一片譁然。16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65億元以及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違約。

除了這兩家國企違約之外,截至11月13日,今年已有23家主體首次違約,其中國有企業違約數量已達到7家,與歷史最多的2016年持平,尤其是今年違約的國企全部為地方國企,違約數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表示,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違約事件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債券市場的常態化現象,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金融體系的整體健康性。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中資企業違約風險都將上升。標普認為,在種種跡象表明中共當局支持正在減弱的背景下,投資者會更加重視企業的個體信用狀況。對於國企而言,個體信用狀況愈弱,壓力情景下獲得及時支持的概率將會愈低,因此國企的融資狀況將繼續分化,境內外市場的中資企業違約風險都將上升。

受國企債券違約影響,大陸大批債券近期取消發行。16日,河南省交通運輸發展集團公告取消發行「20豫交運MTN007」、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取消發行「20徐州經開MTN004」等等。

華創證券固收研究報告稱,上週信用債取消發行規模創近2個月以來新高,達170億元。

另據統計,11月10日以來,已有超過30隻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涉及金額超265億元。

而債券取消發行削弱債券市場融資功能,顯示在信用事件衝擊下,信用債整體融資成本有所上行,影響到多個行業導致主體選擇取消發行。這對於那些借新還舊、急需資金周轉的企業來說不是好事。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穆迪:2021年大陸非金融企業債券違約續增
河南永城煤電無徵兆違約 地方國企頻爆雷
大陸債市雷聲不斷 天齊鋰業無錢償債
千億國企65億債務違約 引發債券信用風險擔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