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士頓華商經貿聯誼會 新冠病毒教育系列講座 首場圓滿成功

人氣 50

【大紀元2021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盧淑君休斯頓報導)「從確診到疫苗」新冠病毒教育系列講座首場主題「談確診色變」,於元月10日上午9時在WebEx線上會議平台開講,施惠德醫師主講。該活動由休士頓華商經貿聯誼會、亞裔健康教育協會主辦,經文處教育組及僑教中心贊助。系列講座共有三場。

來自世界華商經貿聯合總會及亞、歐和大洋洲等洲際總會會長及僑教中心主任陳奕芳,經文處教育組組長楊淑雅及僑務咨詢委員王敦正、劉秀美、甘幼蘋等嘉賓共襄盛舉,會長黃春蘭致詞感謝工作團隊,並簡單介紹元月三場講座之主題和主講人之後,分別介紹來自全球各地與會來賓並邀請致詞。

施惠德醫師主講主題「談確診色變」會議情形。(線上會議影片/截圖)

主講人施惠德醫師是台北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 心臟醫學專業,是休士頓亞裔健康教育協會前會長。除了醫師身份外,長期熱心公益,為社區健康醫療服務無私奉獻。疫情以來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將醫學專業知識分享給大家。他首先以圖片介紹COVID-19病毒,並針對新冠病毒確診方法,深入淺出地進行解說,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COVID-19的診斷-PCR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連鎖反應)的簡寫,是以模仿基因RNA複製的基本原理檢測,出現陽性(確診)是指「看到」複製的RNA,而檢測陰性有可能是取樣位置不對、試劑無效、尚未感染和已經痊癒等因素,而確診者有不少人是沒有症狀,一般陽性者症狀十天之後不具傳染力。而「週期閾值(cycle threshold; C.T.)」是傳染性的指標,有些需要40個週期才能呈現。這也是普篩該不該執行的考量,它只能表明短期內的疫情,德國實施二周即出現無法負荷而告停。應把PCR用於有必要檢測的人,頻頻地每6-15小時測一次,才有最大經濟效益。

主持人是休士頓華商經貿聯誼會會長黃春蘭致詞情形。(線上會議影片/截圖)

施惠德利用全球各國家的疫情數據和一年來每個月,不同季節的分析比較,可以根據數據看出,雖然疫情持續,但值得安慰的是死亡率下降為1.2%,原因是確診者年齡下降、資源充足、有效療法增加、醫療系統應變加強等。

最後,施惠德表示COVID-19的因應之道:1、有高危險因素的人們需要保護。2、 以現有的標準,無症狀的「確診」造成無調的心理壓力和資源的浪費,公衛機構和檢測單位可考慮就PCR,抗原,和抗體靈敏度及特異性間的平衡調整閾值。3、 一般健康的人,就算真的患病,重症或死亡的機率低,在症狀發生10天後,大致可以正常生活。4、 醫療系統應維持物資設備人員無缺,以降低後遺症及死亡率。5、 群衆和政府則需在疫情長短及經濟情況之間尋找平衡:行動沒有自我設限,同時罹病人數過多,醫療系統就可能崩潰。行動過度限制,疫情持續過久,就可能拖垮經濟。他特別在簡報最後二個畫面強調「疫苗」的出現和民眾「公德心」十分重要。

相關新聞
德州夫婦領養四兄妹 並助他人成領養家庭
哈德遜廣場自殺者為德州殺母嫌犯
【橫河直播】世界「大重構」?數字極權成型
【西岸觀察】遭左派封殺 川普家族生意也被殃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