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火災樓重建案 官民「時間觀」不同

華埠茂比利街70號重建案 社區成員更關心大樓何時重建施工、何時建好

人氣 15

【大紀元2021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2020年初發生五級大火的華埠茂比利街70號重建案,紐約市管理服務局(DCAS)4日晚在線舉行社區會議,介紹有關「保存評估報告」的內容。而參與會議的社區成員更關心大樓何時重建施工、何時建好,會上可謂「砲聲隆隆」。

茂比利街70號老樓的樓梯用了鐵藝(Wrought iron)裝飾。
茂比利街70號老樓的樓梯用了鐵藝(Wrought iron)裝飾。(視頻會議截圖)

茂比利街70號建築有百年歷史了,遭此火災大劫,重建與修復都很困難。不過,市府與華人社區對重建案的看法,最大的差異似乎是耐心問題。DCAS的時間觀很長,副局長海尼斯(Quintin Haynes)不斷提醒與會者,該建案要以「很多年」(years)來計算。而與會華人則以「月」來計算,一名與會者怒氣沖沖地說,「要在中國,幾個月就重建完成了!」

這也難怪,在老美的眼裡,百年老樓就算「古建築」了。面對承載著百年記憶的珍寶的留存問題,老美要耗費很多的精神,經過反覆認真的聽證、論證、設計、再設計,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

具體而言,火災後殘留的構件、磚瓦石與門楣浮雕、鑄鐵裝飾花紋等,所有的建築細部都得找專家評估其價值,然後與市民共同論證和聽證,如果確實具有價值的,就要堅決保護下來。

關心這棟百年老樓的有兩組人,一組主張對建築進行保護,大致思路是恢復原貌及以此為基礎加建兩層樓(Restore);另一組提倡保護和開發共存,以開發為主。

市府的目的是找一個平衡點,兼顧原租戶辦公生活、社區發展和歷史文化保留的平衡需要。

第二組人認為市府通過這樣按部就班的、嚴格的程序和步驟,效率太低。中華公所去年8月曾發表公開意見表示,大火已損及大部分樓宇結構,拆卸重建能夠加速施工效率,減少對附近商家及居民的衝擊。

4日晚的會議上,居民的提問集中在施工時間表:根據各獨立承包商的調查結果,現在是否有一個時間表可以作為決策依據?明細支出預算出來了嗎(line-item budget)?預算會否滿足新任市長的要求?施工計畫預計何時開始?塔樓結構如何穩定和保存?設計公司的時間表出來了嗎?受不了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是什麼阻礙了這個項目進度?為了讓這個項目起步,我們必須踢誰的門?社區在「3×3 Design」會中要求將歷史遺蹟保留到新建築中,如何兼顧速度和歷史保護?⋯⋯

社區的情緒和焦慮在於:在疫情和仇恨犯罪猛烈衝擊華埠經濟的情形下,居民擔心大樓重建的時間太長,重建項目被取消,白思豪承諾的8000萬美元預算不兌現,樓宇被賣給私人地產開發商⋯⋯與會者說,希望看到市府儘快開始施工。

是國家登記在冊的歷史古蹟

根據「保存評估報告」,茂比利街70號最初建於1893年,曾是華埠公立23小學,由著名的紐約公校建築師C.B.J.Snyder設計,這是一個羅馬式堡壘風格的新文藝復興的磚建築,以褐石方石為基。在2010年2月12日被收入國家歷史古蹟名錄。

C.B.J.Snyder被公認為學校設計的創新者,他的設計代表了美學在學校中日益重要的地位。1915年,PS. 23被命名為「哥倫布學校」,當時主要服務意大利裔美國學生。到1930年代,來自中國的移民增加。在1940年代後期,該學校還用作成人教育場所,旨在幫助新移民。1976年6月,市府成為業主,大樓內五個租戶包括人力中心、美國華人博物館、美東體育會、華人策劃協會和陳學同舞蹈中心。

火災後,現在剩下的外牆狀況良好,二層臨時添加了一個屋頂,以減少雨水滲入建築物。有關「保存評估報告」的細節,可登錄:https://www1.nyc.gov/assets/dcas/downloads/pdf/business/riley_assessment.pdf。◇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華埠火災樓要拆  商會建議蓋高樓
華埠火災樓清拆 陳家齡請願留外牆
重建還是修復?華埠火災樓重建方案爭議
市長:斥資8千萬重建華埠火災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