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4月數據崩塌 專家:不可逆轉的損害

人氣 11151

【大紀元2022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報導)中共「清零政策」正在摧毀中國經濟,4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全線崩塌,多項指標進入負增長,西方國家供應鏈不得不考慮轉移。有專家認為,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中共國家統計局今早(16日)公布的4月消費、工業、投資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1.1%,比預期低了一半還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遠低於預期增長0.5%。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上月上升0.3%。

5月13日,中共央行發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新增信貸方面,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比3月降79%,比去年同期降56%。新增社融規模(也稱社融數據)方面,增量為9,10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

由於中共一貫隱瞞真相,外界很難獨立獲得數據真實情況。

社融數據「平地起驚雷」 青年失業率創新高

對於社融數據,署名「大衛翁」的作者在微信公眾號「起朱樓宴賓客」發表了一篇《有些數據無法「造假」》的文章。作者稱,他曾經問過一位著名外資機構的經濟學家,「關於中國經濟,你最喜歡看什麼數據?」他幾乎是脫口而出,「社融數據」。

「大衛翁」表示,當4月的社融數據在被公諸於世時,對於從事金融業的人士來說,無異於平地起驚雷。他問了幾個經濟學者的看法,大多的回答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想到差,沒想到這麼差。」

4月的社融數據讓金融從業人員感到平地起驚雷。(網絡截圖)

一般而言,社融和貸款數據是一個略微領先於經濟增長的指標。文章稱,社融數據不但反映出居民的購房和消費意願大幅下滑,還反映出大多屬於服務業的個人工商戶、小微企業主正遭受明顯的負面衝擊。

此外,統計局4月數據顯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2%、5.3%。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7%。

對此,網友「笨虎」在知乎上表示,統計局有一份數據很刺眼,那就是家庭的頂梁柱青壯年人群的失業率。

網友「笨虎」在知乎上表示,統計局有一份數據很刺眼,那就是青年失業率。(網絡截圖)

「青年失業率創了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18.2%,超越了2020年的最高峰。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達到6.1%,和2020年最差水平持平。」

網友分析說,「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之本。因為如果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居民就沒有現金流。沒有現金流,社會投資、消費、房地產、金融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任何刺激措施都難以見效。如果長此以往,就不是簡單的投資虧損、錢包縮水和經濟金融問題了。」

中共統計局空談復甦 上海人:單位和家二選一 怎麼復工

中共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今天在發布會上稱,今年的確有很多因素超出了預期,但疫情衝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

但就拿上海復工復產為例,遠不是官方描述的這樣。

署名為「灰鴿叔叔」網民在微信公眾號發文說,上海官方說的「5月16日起推動復工復商」,執行的是「工作區域閉環管理」。即「在單位」和「在家」二選一。如果單位沒有食堂、宿舍,如果家裡有老人孩子要照顧,「復工」實際上是一件很不友好的事情。

有不少大型商場詢問各家店長「開店可能性」時,大家的回覆差不多都是「不能回商場正常開業」。在這種情形下,大家不是「不想復工」,而是真的「復不出來」。

上海官方稱5月16日起推動復工復商,操作中實行「工作區域閉環管理」。(網絡截圖)

「灰鴿叔叔」還表示,復業不一定會「報復性反彈」,因為有些需求,沒有了就是沒有了。他舉例說,三個月沒理髮了,就算解封了,也不可能一個月理三次。

其實,早在央行發布了4月份金融數據後,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5月15日在微博發文稱,「這兩天圍繞四月份的經濟情況出了不少數據,個別有「腰斬」的,很多人看著倍感觸目驚心。」

胡錫進今天(16日)甚至直指「清零政策」,「中國怎麼可能讓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隔三差五反反覆覆搞封控,經濟不要了,稅收斷崖下跌就印票子,企業愛倒閉不倒閉,老百姓沒收入就喝西北風,我們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允許那樣的情況發生!」

大量網友在下面留言。網友「桂林蓑笠翁」說,「數據觸目驚心前,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已經觸目驚心兩三年了,只是,他們沒有看到或裝作沒看見而已。」

網友「路雲波」更是直言,「四月不是最慘的,後面會更慘。再這麼下去,老胡退休金都發不出來了。」

供應鏈搬離中國 最看好中國經濟的貝萊德逆轉

幾十年來,西方世界一直依賴中國這個巨大的工廠和市場。中共嚴厲執行「清零政策」後,導致工廠和商店關閉,交通癱瘓,不僅4月份經濟數據斷崖,同時也連累了世界經濟。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日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歐洲企業正在考慮把新投資項目放在其它地方,高管們在世界其它地方尋找投資機會。同時,其它國家的政要也都飛到歐盟商會總部,吸引歐洲公司去投資,世界不會坐等中國回來。

伍德克說,「我在這裡斷斷續續住了33年,我見證了八九六四,我見證了SARS,見證了1997年的經濟崩潰或挑戰,亞洲金融危機。但我從來沒有目睹過目前這種危機,這種對體制的恐懼,把中國最大和最好的城市封鎖的那種焦慮是不可想像的。沒錯,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令人失望的。」

伍德克表示,「清零政策」不僅難以為繼,而且給中國經濟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他還說,這種動輒封城的做法如不改變,將導致供應鏈逐漸搬離中國。

《華爾街日報》5月16日報導,隨戰爭和疫情讓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出來,美國及其盟友正追尋一種別樣的國際貿易,想要把貿易往來限制在由可信賴國家組成的圈子裡。

支持者把這一變化稱作「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認為可以藉此機會改造全球供應鏈,降低對專制政府及非市場經濟體中國(中共)和俄羅斯的依賴度。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在4月的一次演講中,贊成把供應鏈轉移到眾多可信賴國家、打造「友岸外包」,降低美國經濟以及信得過的貿易夥伴面臨的風險。

事實上,包括半導體和稀土金屬在內的行業已經開始行動,一些私營公司也加入這一行列,把生產線鏈遷往政治和物流風險相對較低的國家。

最看好中國經濟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立場也發生逆轉,5月9日首度修正對中國股市一貫看漲的態度,對中國資產評級由「適度增持」改為建議「中性」立場。貝萊德一向看好中國市場,跟中共當局關係特別好,即使近年中共頻頻加緊監管企業與資本市場,去年10月貝萊德依然發布看好中國市場的報告。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學家質疑中共經濟增長數據 文章遭刪
習近平開會要「堅持清零」李克強同日促生產
習近平再喊「清零」地方緊跟 外界憂災難將至
【財商天下】「清零」重返計劃經濟 華爾街資本逼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