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6萬餐飲店倒閉 專家:北京救經濟無效

人氣 14181

【大紀元2024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國一季度近46萬家餐飲店倒閉,較去年同期增約232%;而這股消費降級也「捲」到香港,衝擊市場和經濟。專家分析,餐飲服務業對於經濟下行特別敏感,北京新策略目前看無效,中國經濟難有起色,中國體制跟結構的老問題也長期無解。

近46萬家餐飲店倒閉 消費降級衝擊經濟

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註銷和吊銷營運的餐飲企業達45.9萬家,其中1月占16.7萬家,2月占11.2萬家,3月達18萬家,比去年增232.6%。去年第一季度只有14萬家。

就連大陸知名或老牌餐飲企業也紛紛關門歇業。例如新中式烘焙領導品牌「虎頭局渣打餅行」今年初申請破產清算;墨茉點心局於2月註銷公司,墨茉在全盛期全國有超60家門店。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24日對大紀元分析,「餐飲服務業對於經濟下行特別敏感。」經濟下行時餐飲服務業受到的傷害也是最大。

「由於餐飲服務業相對其它行業來說,是屬於改善生活、改良生活的領域,它並不是生活必需,所以當大家連溫飽都有點難以維持,節衣縮食,對這些額外或高端消費肯定不會有多大興趣。」

官方數據顯示,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遠不及前值和預期。《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經濟正徘徊在大範圍通貨緊縮的邊緣。這折射出中國內需的疲軟,在一個根本無法啟動內需的經濟環境中,消費者難免會捂緊錢袋。

對於服務業不振衝擊中國經濟,黃大衛分析,第一,會導致大量人口失業,第二餐飲服務業會牽扯到路邊整個商業區的活動,與商業地產、商業服務等息息相關。

「從市場心理、消費者心理上看,餐飲業大面積倒閉會導致對經濟的擔憂加劇,導致經濟的一些可觀察的指標特別難看」,「也導致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恐懼。」

台灣南華大學副教授孫國祥也認為,這個餐飲其實是中國消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消費者似乎都在節省過日,整體情況就是民眾的消費信心持續在崩盤當中。

他說,服務業的影響可能會造成另外一波更嚴重的失業潮。這種服務業的失業潮可能擴大到方方面面,像是食品外送。這代表中國經濟在消費方面一直沒有辦法好轉,而持續地走向更嚴重深化的情形。

大陸消費降級「捲」到香港 衝擊市場

近期大陸的消費降級潮也「捲」到香港。香港媒體報導,中環日前賣出10元一杯的咖啡,拿鐵價格低至18元;旺角也出現5元一杯雪糕及11元的檸檬紅茶等。

其實,這種「內捲化」兼「消費降級」現象早已爆發,為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衝擊。就連IPO市場也面對「內捲」和「降級」的挑戰。

4月23日,中國連鎖奶茶品牌茶百道登陸港交所,是香港股市今年以來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開盤就跌破發行價,一度慘跌逾38%,收盤仍暴跌近27%。(先前報導:中國珍珠奶茶連鎖店在港上市 首日股價暴跌

此外,2021年6月登陸港股IPO的「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當時招股價19.8元,市值逾300億元;但相隔不到3年,該股近日收報2.26元,累計下瀉89%。

黃大衛認為,香港整體經濟的下行壓力可能比大陸更大。因為香港過去是作為亞洲經濟中心,世界第三大經濟中心。但是現在,香港已經滑落下來。

他說,「過去大量的外資機構,一些地區的,像大中華區的,很多區域總部都設在香港。現在大部分要麼減少規模,要麼撤出香港。對於香港整體來說,中高端消費大幅度下降。」

另外,香港曾是一個金融服務業的中心,「但現在大量外資都轉戰新加坡和日本,香港的這部分投資也大幅度減少,所以明顯看到,香港的整體營利能力、整體的經濟活躍度也明顯下降。」

孫國祥表示,「香港跟中國之間的市場趨同性已經越來越高,也就是說,香港已經不能與中國內地市場做出比較有防禦性的,或者是做出適當切割啦。」

「香港股票市場也和中國的市場同質性越來越高,過去幾年,港股流動性已經越來越低。不僅是茶百道,其它中國公司在香港上市都會碰到類似問題。」

中國經濟為何難有起色?北京新策略內外受阻

過去三年疫情,中共實行嚴厲封控政策,導致大批企業倒閉。疫情過後,外界期待中國經濟復甦。北京也一直在救經濟,近期大力鼓吹新質生產力,用新三樣替代傳統房地產等經濟動力,但效果不彰。

黃大衛認為,目前,北京的救市措施可能還沒有完全發揮出應該有的市場功能,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中國經濟其實主要是靠出口拉動經濟。但是,中國的國際關係緊張,對於中國的出口產業打擊非常大,導致它整個經濟的發動引擎、主引擎不靈。

「另外,我們看到,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興旺跟中國出口是完全同步的狀態。」

今年3月,中國新房價格創下八年多來最大降幅,大型房企的債務困境繼續抑制著需求。而房地產在中國GDP中占比四分之一,在中國人的財富配置上也舉足輕重,據估計,這個比例為70%。隨著房地產貶值,中國人更不敢消費。(延伸閱讀:大陸跨界創業者:別幻想中國經濟會復甦

北京在轉變經濟策略,提出新質生產力等。但黃大衛表示,「這也是要提高生產力或提高產品質量。但是,這要依靠中國目前的消費者,而他們背負較高稅賦,跟較低的社會保障,並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去購買這種新質生產力的產品。」

「最後結果,這些產品也必須要出口到全世界的其它發達國家。而現在的國際關係、國際貿易這麼緊張,哪怕你新質生產力會飛,但是你的產品又賣給誰呢,這就是個大問題。」

此外,孫國祥認為,「中國傳統的一些內部市場,其實都出現了生產過剩,而所謂新三樣,也就是電動車或者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等,其實也出現了生產過剩的情況。」

「這會產生惡性競爭,打破成本底線其實就是不惜血本的競爭,電動車的利潤很低,一台汽車的利潤不到1000人民幣,整個中國經濟的體質出現了嚴重問題。」

孫國祥說,中國市場的不完善正在衝擊其它國家。利潤低中國廠家為什麼願意生產,都是因為中共給了大量補貼,所以它不僅擾亂了自身市場,也擾亂到香港市場,甚至也擾亂到美歐市場。

中國體制跟結構的老問題 長期無解

對於救經濟,黃大衛認為,不單純是某個政策或某個措施,應該是一個組合性的、多層面的共同作用的效果,才有可能對經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提升。單純看某樣東西,目前來說可能並沒有太大效果。

孫國祥則說,所以還是回到中國經濟本身的問題,也就是,中共並沒有去完善它本身自己的體質跟結構的部分。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最近訪問中國,其實已經提出對中國是比較好的方案,就是包含對老年人的保障,暗示當老人得到保障,整個家庭的支出,他就敢去市場消費。」

孫國祥說,長期而言,中國經濟整體還是回到老問題,必須要持續地改革開放,對外商要一視同仁等等這些問題,也就是進行國際的公平貿易。基本的就是體制跟結構的老問題。

責任編輯:鄭浩宇#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餐飲業清零下掙扎求生 「要自救」之說挨轟
餐飲業主表示當下經營情況比新冠疫情期間更艱難
【思想領袖】人口和房地產危機扼殺中國經濟
專家:中共死守意識形態 外資更看衰中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