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兩成劏房照顧者出現抑鬱焦慮症狀

人氣 15

【大紀元2024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香港綜合報導)嶺大和中大學者與「劏房支援連線」前日公布一項關於劏房戶的調查結果,發現九成半劏房照顧者出現精神健康高負擔風險,有超過兩成照顧者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三成被照顧者有特殊學習需要。團體促請政府把照顧者津貼擴展到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照顧者,資助更多地區團體推行「社區客廳」服務,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

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學系黎苑姍博士、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陳盈博士,與「劏房支援連線」去年10月至今年4月期間,透過問卷訪問了317位居住於劏房的照顧者,了解他們精神健康狀況和生活滿意度,並分析住屋條件和空間對個人健康和家庭關係的影響。

在317名受訪的居於不適切住房的照顧者當中,近九成為女性(89.6%),男性約佔一成(10.4%);約一半為40至49歲(52.9%),近一半照顧者有一位子女,另有約四成有兩名子女;三成人需要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包括自閉症患者;超過九成居住於劏房(91.5%),4.1%居於天台屋,餘下少數居於板間房、過渡性房屋或其它不適切住房。受訪家庭的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130平方呎,近兩成居住空間少於100平方呎。

約一半照顧者的租金為4,000至5,999元(50.2%),約三成租金高達每月6,000至7,999元租金(33.8%);近四成受訪者家庭收入介乎10,001至15,000元(37.9%),超過兩成收入少於10,000元;近四成受訪者有領取綜援(38%),另有四成有申領在職家庭津貼(38%)。

調查發現,受訪照顧者平均需要照顧兩名家人,92%照顧對象是子女,25%受訪者需要照顧伴侶;三成人需要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患者;9%需要照顧自閉症患者,7%需要照顧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照顧者主要為家人處理日常事務(85%)、安排活動(74%)、處理個人護理(72%)、處理情感需要(70%)、處理醫療需要(66%)、經濟支援(64%)及協助做運動(34%)。

冀政府資助更多團體推「社區客廳」服務

照顧者的平均照顧年期是9.1年,超過七成人獨自提供照顧,平日平均照顧時數是11小時,周末更長達17.6小時。95%照顧者在受訪前兩星期內,因照顧問題出現精神健康高負擔風險;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的照顧者各佔20.5%。

照顧時間越長,出現精神健康高負擔情況越嚴重;家庭和睦、家人精神健康較佳或收入較高的照顧者,精神健康負擔明顯較少;有與社區居民聯繫、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照顧者,抑鬱風險亦明顯較低。

居住在葵涌80呎劏房的居民Annie形容,劏房環境狹窄、衛生條件差,加上空氣不流通,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都產生了影響。她有一個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女兒,她的日常生活就是照顧女兒,壓力沉重,長期以來睡得不好。由於空間狹小,缺乏私人空間,她曾經在與女兒爭吵後,需要走出劏房冷靜,而女兒只能坐在廁所裏哭泣。她提到,通過社福機構的幫助,她認識了許多與她有相似經歷的人,與他們分享生活點滴有助減輕壓力。

團體建議政府加強對劏房戶的支援,例如將「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恆常化,延續劏房照顧者的家居援助;資助更多地區團體推行「社區客廳」服務,為劏房住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制訂劏房最低面積標準,紓緩照顧者精神壓力問題。◇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港環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業界:湯匙「盛飯」或無法受力
港碼頭排名跌出十大 何立基:生產線外移海運失色
港牛池灣村擬重建公屋 當局將保留萬佛堂
港記協音樂會突改網上舉行 陳朗昇:不想浪費大家努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