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新政府國安政策 專家分析其願景與挑戰

人氣 674

【大紀元2024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策院21日舉辦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從經濟、外交、國防、區域、兩岸、國際等面向,分析「新政府的國安政策:願景與挑戰」。

台灣國策院邀請行政院前副院長、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致詞,他提到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強調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維持現狀,賴總統所說的符合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台灣的國家安全利益以及大多數人民的期待。從前總統蔡英文到賴清德均主張維持現狀、不主動改變現狀,也不容許現狀被改變。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為外商所關注,台海動盪將導致國際經濟危機,鄭文燦曾面告美商領袖,台灣將提升安全係數,政府與人民均有決心維護國家安全。

國策院執行長王宏仁主持整場座談會。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松興表示,2023年G7高峰會後所發表的聯合公報曾規範維護經濟安全七個領域的內容,經濟安全對台灣極其重要。俄侵烏開啟新冷戰,目前國際經濟環境與一、二次大戰前相當類似,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他期盼中國經濟安全可以影響習近平的兩岸決策;台海一旦爆發戰爭,全球經濟代價慘重,中共應該有所顧忌,因為各國將會對其實施制裁。

高碩泰:賴清德政府可展現適度企圖心 讓台美關係更上層樓

中華民國前駐美代表高碩泰說,賴總統就職演說內容清楚且負責地宣示「價值外交」「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以確保台美關係強健、堅韌與可預測性。美方在「5.20」前除以軍艦駛經台海行使自由航行權外,對台約10億美元無償軍援也乃斷交後僅見,俾加速對台提供防衛性武器裝備進程,協助特種部隊訓練,甚至洽商國防工業產業鏈議題,顯示華府在模糊中透露清晰,在清晰中保持模糊。

高碩泰表示,蔡政府主政八年,六次過境美國,中華民國國安首長亦得訪華府,台灣已成為「世界的台灣」「印太的台灣」。賴政府團隊應可展現企圖心,積極洽談軍購進程、加速完簽貿易協議與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促成機場境外查驗合作、洽助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以及繼續加強推動對國會、智庫、NGO等方面的工作。賴政府在基於默契互信的情況下,可以展現適度企圖心,讓台美關係更上層樓。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台灣外交艱困,國防也深受挑戰,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及「中國」七次,均指涉中共軍機跨過台海中線逼近本島的文攻武嚇作為。《經濟學人》調查各國年輕人有意願為國家而戰的比率,台灣為77%,充分顯示台灣年輕人具國家意識。林正義強調,台美軍事合作交流甚為重要,台灣飛行員在亞利桑那受訓,美國民兵來台協訓,台美軍艦不期而遇均是成例。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說,台灣國防政策指針應是不給習近平誤判空間。未來台灣應爭取美國售予F35戰機,因敵人必定以航空戰力打擊台灣水面兵力,保有制海制空權就可將「台灣自體防衛」和「接受美國軍援」的時間儘可能延長。藍白主導國會的情況下很難通過國防建設法案,可考慮召開「國防國是會議」,廣泛吸取各界軍事專業意見,求取社會大眾對於國防改革的支持。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羅致政說,儘管賴總統就職演說充分展現政策穩定性、延續性及可預測性,但台灣面臨的對岸軍事威脅加劇。中共灰色地帶戰略持續以切香腸式改變台海現狀,台灣想維持的現狀不斷遭到改變,政府應思考如何恢復現狀作為。他提到,台灣過度依賴高科技產業,雖然總體經濟看起來很好,但是有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是台灣未來要面對的很大挑戰,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賴總統就職演說提到台灣產業未來發展,他對產業非常的了解,將通過產業供應鏈串接第一島鏈國家,還提出海洋科技研究甚為契合台灣海島國家特色。李鎮宇認為,台灣要讓產業先AI化,戰略上應發展台灣製造業強項,「台灣經濟更強大、產業更強大,台灣就會更安全。」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說,他覺得賴總統就職演說對北京已經把話講得很清楚,而且也對全世界遞出了一個堅定、清晰的訊號。賴總統所宣示的台灣之路,是走向世界的台灣,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國際地位已經完全改觀,是國際社會和平穩定與全球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貢獻者,Taiwan can help是台灣的國際名片,未來賴總統必將帶領台灣往這條路堅定地前進。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表示,賴總統的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立場更堅定,從蔡總統的「兩岸互不隸屬」,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共日前針對台灣五位媒體人的制裁凸顯其窘境,畢竟媒體是監督政府的,實無法體會台灣主流民意。他提到台美、台日關係友好,「布林肯國務卿稱『台灣總統』,日本外相更提到我總統、副總統名字,中(共)國如繼續挖我邦交國,其效果將適得其反。」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胡秋萍表示,台灣今後也應吸引東南亞來台投資,另外,東南亞國家來台就讀或僑生返母國後均是協助台商發展的力量。賴總統演說中提到安全聯盟,馬來西亞脫離英國後乃建立多元化安全架構,雖然經濟傾中,但是與美國及澳洲維持安全夥伴關係,台灣應該加強多元化安全機制,能遏止中共侵台。

郭育仁:中共試圖改變現狀 結果可能付出更多代價

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表示,賴總統就職演說一開始即提出中共灰色地帶軍事作為,中共非僅否認台灣主權而已,八年來進一步以各種軟硬措施否認台灣治權,破壞區域安全現狀,2013年以來已在南海以填海造陸方式增加16個人工島嶼,面積達25平方公里,最近於仙賓礁(Sabina Shoal)建造「人工島」,陷菲國國防於相當不利處境。

郭育仁說,中共一向否定國際法及國際慣例,去年廣島G7峰會公報中細數中共破壞國際秩序的各種作為,習近平日前訪法國乃避免本年在意大利(台譯義大利)召開峰會發生類似情況。中共以灰色地帶行動試圖改變兩岸及區域與國際秩序,結果可能付出更多代價,西方國家將繼續實施反制措施,尤其美國總統競選期間應有更多反中共措施。

國策院院長田弘茂董事長表示,「賴總統強調連結國際民主陣營,我宜促請美日由形式上支持進一步給予實質上支持,尤其宜協調並促請美、日及澳洲等盟友協助我維持與邦交國關係。」雖然賴總統遵循蔡總統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但是鑒於現狀本質上仍屬動態概念,賴總統所領導的新政府如能在不利的國會生態下積極進行溝通,順利執行兩岸政策並非不可能。

田弘茂說,鑒於中共加強對台滲透統戰,國家安全概念並非僅對外而已,新政府宜思考如何團結在野黨,加強對內維護國家安全。另外,台灣應妥善發揮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國際海運的重鎮地位及半導體AI產業的重要角色三項優勢,將其轉為外交及國安助力。此外,賴總統演說未觸及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對台灣極為重要,如何通過台商、僑生及NGO等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關係至為重要。◇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賴清德就職 美國會力挺台灣 反對中共脅迫
賴清德就職演說 大陸官民反應迥異 專家解讀
賴清德會見蓬佩奧:繼續深化台美各項合作
賴清德會見巴拉圭總統 潘尼亞:台灣成功就是巴拉圭成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