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中共式「內卷」破壞市場經濟法則

人氣 757

【大紀元2024年05月23日訊】當今,中國大陸商品產能過剩、國內消費不足致通貨緊縮,加上政府補貼降低產品價格和人民幣貶值,中國近二年出口量增加達一成。白話點說,這就像把「破盤價」的商品銷往全世界,相當於把價格競爭帶到全球,引發各國擔憂。

目前歐美電動車產業首當其衝。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統計,2023年歐盟銷售的電動車中,約有近二成是在中國製造,而隨著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繼續搶占歐洲市場份額,T&E預估到2024年底,數字將升至25.3%。

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已經面臨低價車款嚴重衝擊,近日特斯拉全球裁員10%引發輿論關注;德國汽車業也面臨危機。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今年是中國車業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德國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

坐擁標緻、飛雅特等品牌的法國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歐洲業務主管烏維(Uwe Hochgeschurtz)近日就提醒,許多中資車企銷售類似電動汽車的價格,大約僅是歐洲標價的一半。「(中資企業)可以把價格打到你連做夢都不敢想像的低……」烏維說。

中國企業受害最深

實際上,售價競貶、廠商內卷,受害最深的還是中國企業。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的一番話引發關注。雷軍稱自己看完北京車展「很絕望」,他批評中國車企盲目內卷,讓車子越來越同質化:「你們這哪是在做產品,完全是在靠蒙」[1]。

在談及為什麼小米只做一輛車時,雷軍稱:「每家車廠都做一系列的車,好的車有幾輛就行了,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呢?」

據澎湃新聞報導,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降低,許多新企業得以加入競爭。結果,許多新興公司設計一輛車就和「拿自助餐」的模式一樣,大家往一個盤子裡挑菜,組成一盤大雜燴,造出來的車在配置性能上都大同小異。

隨著整個市場越來越同質化,每個品牌的車子都差不多。為了吸引消費者,只好又走價格戰爭的老路,壓低成本、競貶售價。然而,因為產品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少,企業也沒辦法投資大筆費用在研發新技術與新產品上,最後導致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便宜但質量欠佳的產品。

應該就是因為如此,讓雷軍感到「很絕望」。不過,話是這樣說,雷軍自己也不能避免「卷」入價格競爭的紅海市場。小米SU7標準版車款定價比特斯拉Model 3低3萬,頂配版本定為29.9萬。上個月花旗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小米每售出一部SU7汽車,平均將虧損6,800元,整個汽車製造業務預計將虧損高達41億元。

總的來說,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普遍虧損。其中,蔚來汽車3月5日發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淨虧損為207.198億元。2018年至2023年,6年內蔚來汽車淨虧損高達866.31億元[1]。

中共式「內卷」:全民生活降級

筆者想強調的是,一般認為「內卷」只是一種激烈的工作或價格競爭,其實還不只是這樣,中共式的「內卷」會讓整個社會環境受害。一個行業「內卷」到最後,市場上流通的、消費者所能買到的產品就都會變得品質平庸,甚至有毒有害。如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起火自燃事故頻發[2]、食品業出現有毒食品已見怪不怪。

相對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因其高售價基本無法在市場上生存。久而久之,每個人的生活水準都會降級。

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不只是產品市場會發生降級,勞動力市場也勢必受到波及。因為產品利潤低,企業營利就少,那就必須在削減成本方面下功夫,所以勞工的薪資也只好調降……一些重覆性較高的工作還可能被自動化的AI取代,失業率也將上升。

如此一來,降薪或失業的消費者更買不起東西,產品只好更進一步降價……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社會應該要非常擔憂中共輸出過剩產能,因為當地市場要面對的,不只是破盤下殺式的價格競爭、通貨緊縮,還有一整套中共特色的「內卷」社會經濟型態。包括產品價值低、行業利潤低、工作薪資低、失業率高等等,這種惡性循環會漸漸破壞正常社會賴以生存的市場經濟運作法則。

註釋

[1]:小米董事長:中國車企盲目內卷全靠「蒙」

[2]:平均每天7起火災 中國新能源汽車事故頻發這篇報導指出,根據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數據,接報各類交通工具火災1.9萬起,其中,新能源汽車640起,同比上升32%。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超過7起新能源汽車火災。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獨家】文件曝中共一帶一路輸出過剩產能
產業外移訂單大減 蘇州崑山電子廠嚴重內卷
前台幹:重啟服貿 中共「養套殺」促台灣內卷
【網海拾貝】2023年,「無處不在的內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