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裔「假小子」如何變性又恢復女兒身的?

艾米麗(Emily Li)是居住在安省密西沙加的跨性別者。 (Emily Li 提供)
人氣: 200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Tara MacIsaac報導/李平編譯)現在25歲的華裔女孩艾米麗(Emily Li)孩提時代有點像個假小子,有些木訥和「呆子」氣,在聽說讀寫和運動方面,學習理解有些遲緩。到了青春期,同齡女孩子們開始談戀愛,她也情竇初開,有了心儀的對象,卻因木訥笨拙的性格,暗戀夭折。

此時,她開始出現經前煩躁症(後來才被診斷和治療),加劇了青春期的抑鬱和莫名的憤怒,經常像「精神病發作」一樣,氣急敗壞地亂摔東西。整個青春期,她經常尋求各種心理健康支持。

13歲時,她決定變性時,為她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一眾醫生,根本不和她探討這個問題,只是一味建議她變性和接受激素治療。

英國醫生卡斯(Hilary Cass)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性別認同發展服務(Gids)進行獨立審查後發現,近年來尋求變性的女孩激增,最常見問題是女孩青春期為自身女性身材形象困擾。報告建議停止青少年變性醫療干預。

卡斯指出,目前尋求變性的女孩數量比男孩多,似乎是當今社會,女孩們碰到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包括身材形象問題。

報告表示,同齡人和整個社會文化影響,讓孩子們越來越誤以為,性別可隨時轉換。這種情況下,青春期正常的身心發育不適、心理困擾或與同齡人想法差異,都被看作是跨性別標誌。

假小子變性之旅

艾米麗在密西沙加的一個普通華裔家庭長大,上面有一個哥哥。上小學前,哥哥和小區內的另一個男孩,是她主要的童年異性玩伴。從小,艾米麗就像個男孩子,總是和哥哥玩男孩子的遊戲,如電腦遊戲和樂高等,不喜歡同齡女孩子們喜歡的芭蕾等女孩子氣的東西,是個「假小子」。

二年級時,她被診斷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症(ADHD),被安排在一個特殊班,卻發現和班上同學根本合不來,過得很不開心。到四年級時,情況出現好轉,她開始看心理醫生解決注意力問題,各方面開始跟上,不用繼續上特殊班。此時,她開始展現音樂才能,成為校園「鋼琴少女」。

上七年級時,麻煩又來了。此時,同學們開始約會談戀愛,但艾米麗因為男孩子性格,男孩們不喜歡。雖有幾個心儀的男孩子,結果都不盡人意。艾米麗有一個好朋友,叫丹妮絲(Denise),也和她一樣像個男孩子。有一段時間,兩人同時喜歡上一個男孩。

一天,丹妮絲決定變性,改名叫克里斯(Chris)。艾米麗比丹妮絲更像男孩子,見好友想變成男孩,心裡就想,既然男孩們都因為她像個男孩,不願約會她,那就變成男孩子,和女孩子約會。

後來,她把頭髮剪得很短,穿男孩衣服,由於身材不是很豐滿,穿男孩衣服也不怎麼違合。父母和周圍人見著,都很吃驚。當時唯一唆使她變性的人是一幫精神科醫生,所有其他人都認為,這只是青春期的一個階段。

到八年級時,她在一位女老師的幫助下,開始止步。一天,這名女老師讓她在課間休息時,留在教室彈鋼琴,鼓勵她加入學校合唱團,還鼓勵她重新留起長髮。有一段時間,她遠離了所有這些瘋狂,一心只專注於彈鋼琴。

艾米麗說,這位女老師非常有耐心,非常善良,只是教她發揮自身長處來克服這一切。

變性後並不快樂

然而,到九年級時,她加入學校的同性戀異性戀聯盟(GSA),加拿大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有GSA。她的好友丹尼斯(已改名克里斯)也加入了GSA。

艾米麗透露,GSA在校園到處貼滿海報,宣傳音樂表演和其它活動。當時,學校一名輔導員與GSA有合作,將她介紹給一個叫青年無障人士(YBB)的校外組織。YBB網站宣稱,為12—17歲自認是LGBTQ+的青少年提供保密服務。

加入YBB後,她參加了許多大型LGBTQ活動,有一次活動上,還和自由黨政府總理特魯多握手、互動和合影,經常見到許多名人,有《加拿大老大哥》(Big Brother Canada)節目中的利維(Gary Levy),還有油管變性網紅等。

變性成男孩後的艾米麗。(艾米麗提供)

從十幾歲到二十出頭的幾年裡,她經常打工,但工作都做不長,手頭總是很拮据,好在是有父母接濟,尤其是父親,雖不支持她變性,但還是把她當孩子,盡最大努力支持她。期間,她試過做適合男子的體力工,但發現力不從心。她教過鋼琴課,但發現許多學鋼琴的小孩子有些怕她。在孩子看來,她有些怪怪的。

艾米麗透露,後來變性作為男孩生活的幾年中,總體上她不快樂。如今回想起來,當年她只是在自身女性身體形象方面有太多困擾。

艾米麗變性的另一個原因,是受到身邊和網絡上的一些同齡人變性影響,如學校的同性戀異性戀聯盟(GSA)、其它青年LGBT組織和一些LGBT人士。

父母和其他大人,都是勸她再等等,不要急於做手術變性。比如她所在的天主教學校的老師告訴她,這可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表現,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上帝不會搞錯。但如今在加拿大,這種做法日益被視為禁忌,學校政策都是強制教師們鼓勵孩子們變性。

由於周圍的大人總勸她,等到二十多歲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候再做決定,她知道這些人都是出於好心,因此聽從建議,停止服用激素。

重拾信仰 恢復女兒身

然而,網絡上的變性人士,經常說一定要服用激素和其它醫療干預措施,才能實現真正變性。受這些人的影響,21歲時,她開始服用睪酮,此時她已更名艾里克(Eric),並開始和一名女孩約會。

如今回想起來,艾米麗發現,當初對方吸引她的是對方的身材,並非其性別吸引力,她只是希望自己也有對方那樣的身材。然而,女孩母親反對兩人關係,不是因為她是變性人,女孩母親以為她是男人,而是因為她是個無神論者。

這種情況下,艾米麗開始重拾信仰,開始了停止變性、重新恢復女兒身的旅程。她問上帝,上帝想讓她成為什麼樣的人?她會成為上帝希望她成為的樣子。一次她發生車禍受傷,住院期間她接受心理康復支持,被診斷出經前煩躁症和躁狂抑鬱症,開始接受憤怒情緒緩解治療,學習用語言表達自身感受。

此時,她發現,自己的性別焦慮症原來是這些疾病導致,接受治療後,她開始回歸女性身分,開始接納自己的身體,如今不僅能正常打工,還能同時打幾份工:學校禮賓員、鋼琴老師,同時學習成為一名護工。

去年,她還出版了一本學鋼琴的書,目前在寫自傳。她還用自己打工賺的錢買了架鋼琴,對未來,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制定了許多計劃:想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幫助更多的人,做出更大的成功。◇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