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許城市」擠壓一戶建惹議 紐約市府指修法不等於蓋房

人氣 138

【大紀元2024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紐約市長與都市規劃委員會力推的都市更新項目「應許城市」(City of Yes)三部曲的最終章「住房機會」(Housing Oppurtunity),藉由修改全紐約市的土地分區文本修正案,提升在低密度社區建設住房的數量,引發一戶建與兩戶建社區的不滿。

近期,紐約市都市規劃局(NYC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文中簡稱DCP)在回覆《大紀元時報》的信件中表示即使通過修法,社區是否蓋房將取決於市場熱度,而不是立刻會有建設。

DCP副新聞祕書長喬·馬維利(Joe Marvilli)在回應本報的信件中表示,「土地分區(zoning)只是蓋房的一項工具,並不是每一個土地分區在技術上允許蓋的房屋都會真的蓋——這不是(土地分區)法規的運作方式。」

馬維利在信中指出民眾對於土地分區常有的誤解,是把土地分區所實現的功能與建設的功能混為一談;「土地分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僅僅因為土地分區合法化並不意味著在那裡可以蓋任何東西。」

「住房開發很複雜,涉及融資、收購房產、僱用承包商、獲得建築許可證,以及最終出售或出租單位——這些取決於社區市場的火熱程度,實際建設的占用率可能相對較低。」馬維利在信中表示用行話來說,這就是「土地分區容量」與「實際建成容量」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

紐約市住房處境

應許城市三部曲分別為「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經濟機會」(Economic Oppurtunity)與「住房機會」。「碳中和」是最早在市議會通過的提案,而「經濟機會」也在6月初由市議會通過了修改版的提案。

紐約市府提出「住房機會」的背景設定在紐約市住房空置率為1.41%,是自196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住房短缺造成高租金、種族隔離、中產階級化、流離失所的壓力、無家可歸等等。

市府從2023年住房生產更新的數據發現,紐約市59個社區中,有10個社區的住房數量與其他49個社區一樣多。

馬維利在信中表示,「住房機會」將糾正這種不平衡,並透過在全紐約市每個社區增加一點住房來促進住房生產,推進許多因為太嚴格的土地分區法規而在2023年幾乎沒有或沒有新增住房的區域實現新住房的增長。

「這將創造出我們所需要的住房數量,而不會在任何一個社區中產生巨大變化。透過『應許城市的住房機會』(City of Yes for Housing Opportunity),我們可以在未來15年內在整個城市建造超過10萬套住房。這會產生重大影響。」馬維利在回覆的信中寫道。

反對與力挺的聲音

住房機會提案發布後,便引發來自王后區與布碌崙一戶建與兩戶建社區的擔憂,本報也曾以專題深入報導牙買加莊園(Jamaica Estate)居民的不滿與都市規劃顧問格拉齊亞諾(Paul Graziano)對提案的分析。

2024年5月31日,紐約市民在紐約市政廳公園裡集會反對「應許城市」(City of Yes)的土地分區文本修正案提案。(林宜君/大紀元)

今年5月31日,數十名來自王后區、布碌崙、史坦頓島、布朗士與曼哈頓的居民聚集在市政廳花園,反對「應許城市」。

代表南布碌崙選區的紐約州眾議員傑美·威廉姆斯(Jaime Williams)表示她的選區也是住宅區,而「應許城市」會摧毀社區;小商業議會執行副會長暨布碌崙羊頭灣改善組織主席貝瑞森(Steve Barrison)則表示紐約市即使不通過土地分區文本修正案,也能蓋千萬套住房。

4月29日,「住房機會」提案正式進入紐約市議會公眾審查程序。當天,市長亞當斯與都市規劃委員會主席丹·加羅德尼克(Dan Garodnick)偕支持者在市政廳階梯上集會聲援提案。

市長亞當斯在聲明中表示,「長期以來,紐約市一直受到說『不』的人所擺布。在我執政的政府中,我們會繼續自豪地說『是』——是的,在後院、社區和街區蓋更多經濟住房。」

主席加羅德尼克則表示,「現在是針對紐約住房危機採取行動的時候了。透過在每個社區多蓋點住房,可以讓城市在未來走上更可負擔的路。」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應許城市」住房提案啟動公眾審查 紐約市議會年底投票
放行「應許城市」提案 紐約市議會籲增加配送中心特許證
質疑圖利開發商 紐約市五區居民反彈「應許城市」
紐約市憲章修訂徵詢會 朱雅婷建議初選開放無黨派選民參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