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民研:市民对房屋政策满意度续处最低

人气 16

【大纪元2024年06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最近调查发现,在10项指定社会政策范畴中,市民最满意的是专上教育政策,以10分满分,满意度评分为5.38分。相反,房屋政策满意度平均只得4.6分。

香港民研于5月6日至13日,由真实访问员以随机抽样电话访问,及透过电话短讯随机邀请市民参与网上调查的混合方式,成功访问了765名香港居民,当中包括676个电话访问样本及89个电话短讯网上调查样本。

调查结果显示,在十项指定社会政策范畴中,市民最满意的是专上教育政策,满意度评分为5.38分。其次为基础教育政策(5.37分)。其余由高至低依次为为残障人士提供的康复服务(5.32分)、医疗卫生政策(5.32分)、家庭及儿童福利服务(5.19分、社会保障政策(5.02分)、劳工政策(4.94分)、青少年服务(4.86分)、安老服务(4.60分)房屋政策满意度平均只得4.60分,其评分自2021年10月有纪录以来的每次调查中,均为众范畴中得分最低。

综观所有政策范畴的满意度评分,只有基础教育政策相比一年前录得轻微升幅,其余9项均出现下跌。

房屋评分长期处于最低

香港民研分析349名被访者回应对房屋政策范畴的评价的解释,当中最常出现的字词,包括“公屋”、“楼价”、“新移民”、“负担”、“㓥房”等。当中有人指,公屋轮候时间长,供应不足;年轻人和单身人士缺乏房屋选择;表达对新移民在房屋分配方面受到优待的担忧。亦有人批评政府的房屋开发缺乏长期规划和前瞻性、高楼价高租金对市民造成经济压力;不过亦有人担心楼价下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另外对基础教育政策评价,当中最常出现的字词,包括“洗脑”、“爱国”“政治”、“缺乏”等。有不同意见指出,当局过度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忽略批判性思维;担心用亲政府的意识形态“洗脑”下一代;并认为教育已被政治化,忠诚高于专业自主性。另外又有人批评教育政策缺乏策略,未能让学生为新兴产业和全球竞争做好准备;人才和面向未来的技能培养不足。

学者忧劳资矛盾逐步升级

香港伍伦贡学院社会科学院兼任讲师黄志伟分析,结果反映港府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服务水平,市民并无大幅表现失望,是“平静期的反映”。对于满意度最高的专上教育政策,他认为,年轻人离港加上“少子化”,受访者不担心专上教育缺乏学位,但担心资助大学加学费。

不过黄志伟认为,将来波动的可能性在于基础教育政策方面,随国民教育落实,家长“洗脑”的担心是否成真,要待将来监察到大陆考察、具体教学等带来的变化。

医疗方面,黄志伟说政府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专科轮候时间过长。认为如果要“由治及兴”,不只要增加国安开支,而是应增加资源到社会公共政策,例如医疗、教育、住屋,令市民陆续对体制恢复信心。

黄分析,如果政府处理不善,加上经济环境变坏,以及未能改变租金条件下,最终或会影响市民的收入,工资下滑、劳资矛盾逐步升级。他并指,楼价下跌的情况与增加公屋供应有矛盾,这就考验政府智慧。

被问到集会、示威自由受限对民情的影响,黄表示集会、示威是正常表达,自从殖民时代已经有相关自由,再将街头意见带回政府制度解决,促成官民有效沟通,“(政府)劝退人家不要搞,未免行多了一步”。他又指,“万马齐喑”下,压制意见不见得对社会气氛好,猜忌严重下导致施政错判,一旦最终造成“总爆发”,用“硬手段”处理,“未免又是一个不聪明的做法”。

前途信心净值下跌 受访者指港限制自由

另一方面,香港民研在6月份意见群组网上调查,设有一道关于市民对香港前途信心的开放式问题,探讨香港前途信心净值于5月份电话调查下跌的原因,最终共有491名被访者回答。

当中有人解释前途信心净值下跌,是因为经济持续低迷,增长放缓;竞争力下降,缺乏产业转型计划;资本和人才流向其它地区。政治方面,国安法与《基本法》23条实施;自由和公民自由受到限制;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任,均是前途信心净值下跌的原因。也有人反映是因为对“一国两制”原则的疑虑;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角色的担忧;及鉴于地缘政治紧张下中美关系紧张。@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林世雄称有信心任内解决港网约车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