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接受費城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訪談全文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陳水扁總統日前在接受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的訪談時強調,台灣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或是一省;陳總統並呼籲北京政府面對台灣─中國關係的事實,儘速重開兩岸對話,加強對等交流,如此才能建立互信,為兩岸高層對話創造基礎。

位於費城的外交關係研究中心,是由負責人西歇曼(HarveySicherman)向陳總統提出問題。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表示,陳總統的答覆可以讓外界深刻了解他對兩岸關係、美台關係以及台灣未來的理念。

陳總統問答全文如下:

問:您如何描繪目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答:除了經濟、貿易和文化間的經常交流,以及可觀數量的人民在兩岸間旅遊,台灣和中國間仍存有相當的不同與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是台灣最大的政治壓制者,也是對我們國家全安最為嚴重的軍事威脅,中國的主要目標就是藉在政治上的孤立並以經濟方式介入,將台灣邊緣化並降級成為地方政府。

在此同時,北京仍然阻礙我們努力恢復兩岸對話和使台灣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即使是現在,兩岸都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國,具有討論重要經濟和貿易議題的架構,但兩岸間缺乏溝通的情況持續,這不是發展台灣─中國關係的正常方式。

問:您如何政治界定台灣?

答: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這是我們國家清楚且明確的狀況,中華民國有效管轄台灣、澎湖、金門和馬祖,這是沒有人能否認的事實。

問:您公開聲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分離於中國的主權國家,難道不會激怒北京引起武力報復?

答:如果我否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將不再有資格做為總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我要說清楚的是,台灣不是任何國家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或是一省,這是歷史的事實,我們要對國際社會強調,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中華民國不能被任何人降級,被以地方政府對待或是被邊緣化。

自從我就職以來,我已做過許多與中國有關的重要政策宣示,表達我們的善意,我們不曾放棄任何能改善台灣─中國關係的機會或努力;但令人遺憾的,中國到現在都沒有正面回應,相反的,它不斷在國際上企圖壓制台灣,並藉由軍事演習強調它拒絕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

因此,我們期望也呼籲北京面對台灣─中國關係的事實,希望他們能儘快重開兩岸對話,加強對等交流,如此兩岸才能建立互信,為高層對話創造基礎,雙方也才能克服目前兩岸的爭論與僵局。

問:您如何描繪台灣目前所處的環境?

答:自從我於二○○○年五月二十日就職以來,台灣社會就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處理經濟情勢轉變以及台灣的政治處境,確實是新政府的任務和沈重的責任;但無論如何,這也是新政府掌舵台灣航向新顛峰的機會。

在過去兩年中,新政府以決心履行政府為民服務的責任,我們已經達成許多卓越的成果,在台灣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喧擾,但政府成功地穩定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革除長期以來存在的瀆職現象,也為台灣造就了大有可為的未來。

台灣正處於歷史激烈演進的中心點,我們面臨不少問題,在第一次和平轉移政權後,我們如何尋求一個適切的立場?如何以無畏堅定的態度從事改革,強固台灣的民主?什麼是將台灣與全球經濟與政治體系接軌的最好方式?以及如何能維持台海與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這些問題不能再一直是政治上的議題,這些問題必須透過堅定的行動獲得解決。

台灣是一個多樣化的民主社會,從新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可檢視出其迫切的評判標準,這個現象反映人民在執政政黨轉換後,對新政府的高度期盼,雖然,我們在某些地方看到分歧的意見和努力虛擲,如此,我們仍希望由此形成互信機制,改進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關係,只有在台灣政治環境穩定之下,政府才能集中精力重振經濟。

我個人相信,如果我們能降低政治對立程度,台灣將享有更光明,更和諧的未來。

問:台灣目前所面對最急迫的挑戰為何?您如何面對它們?

答:重振經濟將是政府未來一年半專注的焦點,因為過去兩年中,政府相關單位主動採取一連串振興經濟方案,包括改善投資環境、協助產業轉型、並發展知識經濟,面對發展遲緩的經濟,行政院已經提出挑戰二○○八全面性的國家六年發展計畫,這是新政府改善台灣經濟、人文和生活的最新藍圖。

這項計畫將著眼在未來幾年中,增加半導體、顯示器產業產能超過新台幣一兆元(兩百八十七億七千萬美元),計畫也將在未來六年內,擴大國家在科學、技術等研究發展經費達到國內生產總額GDP的百分之三。

全世界都處於經濟遲緩之中,台灣也不能免除於它的影響,但我們不能因暫時的挫折而洩氣,也不能讓它消沈我們的志氣;我們必須將我們自己打理好,準備經濟最終仍將復甦;因此,政府仍將繼續以台灣優先、經濟優先以及投資優先。

了解優先投資台灣的政策內涵,政府將提升政府效率,金融市場,相關法令以及公共建設,在我們努力使產業升級時,也同時利用時機使整個經濟改頭換面。

問: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中國人的台灣?還是都有?

答:我們從來沒有否認台灣和中國人民共有相同的血液、文化和歷史背景,但政治的現實是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可以說,台灣屬於台灣和中華民國。

問:您將尋求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或是在台灣與大陸之間築牆?

答:自從我就職中華民國總統以來,政府大陸政策是前後一致的,我們的政策是,在善意的原則下,兩岸合作、持久和平,並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和自由選擇,台灣和中國可在多方面採取交流措施。

在這個基礎上,政府已經主動尋求與中國的穩定和建設性互動關係;在過去兩年中,我們推展許多旨在開展關係的友善政策,例如,我們採取試驗性小三通措施,允許中國媒體採訪台灣新聞,以及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我們也試著去改變過時的防衛敵對心態,希望逐漸建立互信和諒解,以開展正常而穩定的台灣中國關係。

但中國到現在仍未提出明確而實在的回應,反而它不斷壓制台灣外交關係,加強對台軍事部署,拒絕恢復對話,這種不友善的舉動不僅嚴重威脅台灣海峽的穩定,也增加未來誤判的危險。這是我們一直未能使台灣中國關係正常化的主要原因。

問:同時做為中華民國總統和民主進步黨主席,是否為您造成任何衝突?

答:自從成為民主進步黨主席,我期望更能有效加強總統府、行政院和民進黨之間的溝通協調,我也希望能建立黨對黨溝通的議題導向平台,由此使黨內意見更為一致;未來這將加強特定議題立法聯盟,並提供政黨間合作的機會。

我們也希望行政院和立法部門能創造建立信心的機制,改善政府和反對黨之間的關係,只有在國內政治情勢穩定之後,政府才能開始專注於重振經濟;因此,我同時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與民主進步黨主席,不會造成衝突,相對的,我的雙重角色能加強執政黨和反對黨間的互信和和解,降低政治衝突,緩和族群緊張,使台灣的未來更和諧。

問:您對台灣未來的願景為何?

答:面對全球化挑戰與中國經濟磁吸效應,台灣必須藉助改革抽離歷史的重擔,因此,挑戰二○○八計畫所高舉的核心價值就是尊重人民,維持發展,以全球為思考,在台灣積極行動,作為發展的基本策略;這項計畫訴求政治改革、金融行政改革、並消除長久存在的違法瀆職;它也將加強人才培育,投資研究發展,創新,國際物流以及高品質生活環境,以開展十項特定發展計畫。

這十項特定發展計畫包括:培育e世代人才;發展文化創新事業;發展國際研究、發展以及創新基地;增加附加價值產品;增加觀光旅遊;發展數位台灣;發展台灣為作業總部;改善交通公共建設;保育水源生態;以及開發新城鎮。這項計畫總計政府和民間將投資達新台幣兩兆六千五百億元(七百六十二億四千萬美元)。

為了在未來六年內積極達成挑戰二○○八計畫,我們設定了以下目標,包括:使我們的產品和技術符合世界最高標準;使外國訪客人數加倍;提升研究發展經費達到國內生產總額的百分之三;降低平均失業率到低於百分之四;提升經濟成長率超過百分之五;擴增寬頻網際網路用戶超過六百萬戶;以及創造七十萬個工作。

問:您對台灣生存的策略為何?

答:新中間路線是適合台灣的道路,在我二○○○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我大膽而準確地向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提出這項道路,我最終在總統大選中獲勝,與這項提議有密切關係。

每一個國家有它自己獨特的情況,台灣沒有左右派相抗衡,但我們面臨別的國家所沒有的議題,例如統一和獨立的爭議,族群認同,省籍,有些議題不能用簡單的二分法來解決,我們能夠試著去超越自己意識形態上的不同,並尋求妥協;族群和省籍區分,統一與獨立的對抗,市場經濟與社會福利,以及個人與群體利益之爭,都可以經由新中間路線來處理。

問:請問您擁護或反對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統合?

答:我在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跨越新世紀的演說中,我呼籲中國領導人克服目前的爭議和僵局,將兩岸經濟、貿易和文化的整合作為逐漸建立互信的起點,之後雙方可以共同尋求永久和平、兩邊政治整合的新架構。

台灣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我們從來沒有將中國排除在台灣企業全球化努力的範圍外,台灣與中國經濟互補合作,雙方都將獲益;但我們不能忽視兩岸的政治差異和中國軍事對台灣造成的威脅;因此在現階段,兩岸經濟交流必須以國家利益為考量,如果中國停止政治對立和軍事壓制,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甚至政治關係發展都還有相當空間。

問:您對北京方面最主要的不滿是什麼?

答:北京一直增加對台灣部署的飛彈數量,並以台灣為目標實施軍事演習,這不僅對台灣海峽穩定形成重大威脅,也嚴重傷害中華民國利益和人民福祉,中國對此不理會,並違抗人類文明社會普世價值,已經使它成為對民主、自由、人權和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我再次呼籲北京領導人,當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說不要飛彈,要和平時,應傾聽並尊重他們的心聲,中國應撤除在台灣海峽對面部署的飛彈,公開聲明放棄以武力威脅台灣,與我們一起理性溝通,只有在那之後,我們才能創造台灣海峽的穩定以及亞太地區的繁榮。

兩岸對話是必要的發展,我們誠心希望兩岸都能放棄所有預設條件,儘速重啟諮商和對話;然而,我們絕對不能接受北京片面加諸的一個中國原則或是一國兩制,中國堅持這個意識形態作為前提令人遺憾,並一再杯葛重開兩岸諮商。

問:穩定並改善兩岸關係最急切需要做的是什麼?

答:台灣─中國關係最大的問題在中國軍事對台灣擺出的威脅,我相信如果國際社會對中國施壓,要求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聲明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威脅,重啟兩岸對話,不僅可有效保證台灣海峽和平,也可增強整個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問:您對美國有何期望?

答:美國在許多場合均強調,兩岸議題必須經由對話和和平方式解決,並應獲得台灣人民的同意,在一九八二年對台灣六項保證中,美國保證不做兩岸關係的調人角色,也不強迫台灣與中國談判;歷任美國總統均信守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安全承諾,這是一直是美國對台灣海峽前後一致的政策。

二○○一年以來的台美關係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多項重要議題上,台灣贏得美國高層領導人的支持,雙方互信持續成長,清楚顯示布希政府以公正而平衡的態度處理台美中關係。

台美關係的改善主要是根植於兩國對民主、自由、和人權等普世價值的信仰,我們都期盼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我們也都期望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貿易和商業合作關係,這將使台美關係更上一層樓。

許多布希政府中的外交、國防和國家安全官員深體台灣目前情勢,並在許多場合中以正面言詞提及台灣,布希總統自就任以來已重申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防衛的承諾,並強調台灣海峽的安全;未來台灣仍將秉持民主、人權的原則,與美國共享經濟繁榮、和平與安全,我們也將繼續加強台美關係,我們希望美國在台海繼續扮演穩定者、平衡者和促進者的角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美國印太戰略可對抗中共
英國曼徹斯特機場大停電 大量航班受干擾
歐盟尋求與日本和韓國加強國防合作
厄瓜多爾不免簽 對中國走線客影響幾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