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我對人生別無所求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訊】10月的台灣成了“柏楊月”:《柏楊全集》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柏楊文學史學思想國際研討會舉行台灣著名導演李行根据柏楊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蓮》殺青首映在即。據中華网10月27日報道﹐83歲的柏楊在愛侶張香華的陪伴下,仍然在家中寫作不輟,不久前他的第一本圖文書也在內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宋美齡的离開仍讓我悲哀”

  往海峽那邊柏楊家中打電話,接听電話的是一個聲音溫婉動听的女性,“你好,我是張香華,您要找柏楊听電話是嗎?好,我讓他來接”。柏楊那略帶河南口音的聲音響了起來,語速不急不緩,語調輕柔,絲毫讓人無法与他犀利得鋒芒畢露的文字聯系起來。說起圖文書《愛情毒藥》,柏楊說這本書的出爐完全是香華所為,“書名把我嚇了一跳,真用了‘毒藥’這個書名,剛開始定稿時我曾擔心在書名中使用這個字眼是否合适,‘毒藥’,政府審查時能通過嗎?當然這兩個字比‘柏楊’更有賣點。”

  沒想到簡單的一聊就是兩個小時,除了有20分鐘是開朗的香華女士在“背后”說柏楊的笑話,其余時間全是柏楊守在電話旁,或傾听,或發言,他是那么讓人惊奇,敏捷的思維、幽默的談吐,不斷有笑聲爆發出來。也許因為隔了海,話筒里的聲音一直不是很大,記者要將耳朵使勁貼在听筒上才能听清,而83歲的柏楊竟然沒戴助听器便能捕捉到北京這邊所有的聲音,一次离我挺遠的另一個部門有位記者手机響了,他便說,“你的手机響呢,先接電話吧,我等一下。”而他開過刀的脊椎和心臟都讓他不能久坐。

  24日宋美齡离世,再打電話問及柏楊,他說,盡管宋氏三姐妹的傳奇經歷并非常人能夠想像,宋美齡更是享盡了榮耀,106歲也算長壽,但她的离世仍讓他悲哀,畢竟她是那個時代現存不多的見證人。
  
  柏楊看婚姻——我反對女人下廚房

  記者:這本新書是關于愛情的,您一生中也經歷過好几段感情,有過几次失敗的婚姻,在58歲時又与張香華女士結婚,您是如何看待家庭的?

  柏楊:我從獄中出來第二年与香華結的婚,我比她大20歲,如今我們在一起都25年了,其實天下的夫妻都差不太多,我們也吵過架,我想不吵架的夫妻是不會長久的。与年輕時的戀人相比,我們現在都更成熟,很恩愛,之所以這樣,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价值觀相同,价值觀本無對錯;另外,婚姻本身都是平淡甚至庸俗的,如何變得有聲有色,那是需要經營的。

  記者:那您是怎么經營的?

  柏楊:比如說,我反對女人下廚房,這并非因為下廚房是卑賤的事,我的道理很簡單,人不應該把自己的价值放在低層次上去實現。有人認為家務勞動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沒有收入的,其實不然,比如丈夫在外面工作月收入是500元,妻子在家做家務其實也應該算作有500元的收入,是兩個人共同的“1000”元錢共同養活了這個家庭,因為他們的勞動是平等的,都應該得到認可。而如果妻子在外面有發展,那就沒必要下廚房當主婦,除非在外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才自己到廚房里去“掙錢”。香華喜歡寫散文寫詩,那就讓她去自由發揮。
  
  柏楊談愛情——當貧窮從前門進來﹐愛情就會從后門溜走

  記者:您曾說過在不同階段一個人可能會喜歡不同的人,您經歷過許多段情感,那些經歷是否就是這种觀點的來源?

  柏楊:我以前的婚姻多半都是身不由己,在戰爭年代,在社會動蕩時期,許多決定
都与選擇無關;后來与香華的結合才算找對了人。

  記者:您怎么看金錢對愛情的影響?

  柏楊:經濟因素也不可小瞧,當貧窮從前門進來的時候,愛情就會從后門溜走了。哈!尤其是女人對男人,往往會有一种經濟上的受保護的愿望。

  記者:香華說您什么家務都不會做?

  柏楊:哪里,我特別會烙餅,也會剁餡包餃子煮餃子,我挺能干的!(笑)
  
  柏楊說“河南人”——其實中原文化非常燦爛

  記者:您祖籍是河南輝縣,怎么看中原文化?有關內地出版《河南人惹誰了》那本書您知道嗎?

  柏楊:我知道,去年香華回內地,就听到有人說“你怎么嫁了個河南人”?我很心痛啊,在自己的土地上,為什么有些人還要以省份划界而歧視別人呢?其實究其原因,一個字:窮,窮就得不到尊重,甚至得不到怜憫,因為窮就沒机會讀書,不讀書就愚笨就更窮,所以這是惡性循環。我一個外省人在台灣都得到尊重了,為什么內地人還用有色眼光打量著身邊的河南人呢?其實中原文化在我們的歷史上曾非常燦爛。

  記者:晚年与哪位文化界同輩來往較多,最与誰合得來?

  柏楊:我喜歡金庸,他前一段不是去“華山論劍”了嗎,我很欣賞他的做法,我的身體是不如他,否則也想回內地去看看。

  記者:你的脾气性格到了晚年是否有所改變?還那么火爆?

  柏楊:年紀大了,自然寬容了許多。

  記者:您認為自己身上最自豪的是什么?

  柏楊:最自豪我都83歲了還在學習,還能听到別人批評我的話,我每天看電視的時候都會在身邊放個小本子,受啟發得到好的Idea,就赶緊記下來。我自豪自己像塊海綿,能不斷吸收新東西。

  記者:您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柏楊:讀者給我的榮耀我都能感知到,我得到的太多,已經別無所求了,只希望下一代人都認識到自己的毛病,從自己和孩子身上開始改正,那樣,我們的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柏楊看傳統——沒人讀《資治通鑒》不奇怪

  記者:您編的柏楊版《資治通鑒》很受歡迎,因為它通俗易懂,歷史上許多好書如今許多人都不敢看,因為看不懂,您怎么看中國的傳統文化繼承?

  柏楊:沒人讀《資治通鑒》我并不奇怪,我很理解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你想,一千年前的文言文,要看懂得翻多少字典啊,且語言是常新的東西,一直在隨社會發展而改變,日本光是對《西游記》的翻譯如今已是第五代了,莎士比亞、大仲馬等作品在英法等國家也都是屢次重譯的。所以我出版的《資治通鑒》版本就是想起個帶頭作用,“兵部侍郎”是什么?我把它說成“國防部長”不就懂了?其實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來做這件事就夠了。

  記者:《柏楊回憶錄》1995年就出版了,在您看來,回憶錄中哪些是最不能遺漏的?

  柏楊:我的孩子,我當年辛酸的經歷,我不完整的教育,我的繼母……她的苛刻讓我內心從小就一片荒涼,要知道一個母親對孩子不好是會影響他一生的。
  
  □柏楊小傳

  原名郭衣洞

  1920年出生
  1933年因不見容于繼母,被父親送往輝縣縣立小學,遇到恩師克非,引發閱讀興趣
  1937年投考河南省軍事政治干部訓練班
  1939年与艾紹荷結婚
  1943年与崔秀英發生感情,共賦同居
  1949年在上海遇見思師吳文義,并隨其到台灣;同年,進入屏東農業職業學校當人事員
  1953年与齊永培結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談》上刊出,次年,在救國團任職
  1957年在國立成功大學任教,其后因認識就讀靜宜英語專科學校的倪明華,与其相戀和結婚,被逼辭去所有工作
  1960年開始以筆名“柏楊”撰寫專欄
  1967年為《中華日報》上的美國漫畫“大力水手”做翻譯
  1968年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被調查局以“共產党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入獄
  1969年倪明華提出离婚,柏楊在獄中絕食21天
  1972-1976年囚禁于綠島感訓監獄
  1977年獲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聘書,在《中國時報》開辟「柏楊專欄」,次年与女詩人張香華結婚
  1979年獄中著作《中國人史綱》出版
  1985年8月,柏楊版《資治通鑒》當選為台灣最有价值和最暢銷的一部書,《中國人史綱》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
  1993年柏楊版《資治通鑒》全部完成。(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柏楊和李行首度合作 將小說首度改編電視劇
柏楊的小說以電視劇亮相 試片會上充滿生命哲理
八百萬字《柏楊全集》整理出版
「中國伏爾泰」柏楊   八百萬字畢生全集完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