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我对人生别无所求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10月的台湾成了“柏杨月”:《柏杨全集》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柏杨文学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举行台湾著名导演李行根据柏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莲》杀青首映在即。据中华网10月27日报道﹐83岁的柏杨在爱侣张香华的陪伴下,仍然在家中写作不辍,不久前他的第一本图文书也在内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宋美龄的离开仍让我悲哀”

  往海峡那边柏杨家中打电话,接听电话的是一个声音温婉动听的女性,“你好,我是张香华,您要找柏杨听电话是吗?好,我让他来接”。柏杨那略带河南口音的声音响了起来,语速不急不缓,语调轻柔,丝毫让人无法与他犀利得锋芒毕露的文字联系起来。说起图文书《爱情毒药》,柏杨说这本书的出炉完全是香华所为,“书名把我吓了一跳,真用了‘毒药’这个书名,刚开始定稿时我曾担心在书名中使用这个字眼是否合适,‘毒药’,政府审查时能通过吗?当然这两个字比‘柏杨’更有卖点。”

  没想到简单的一聊就是两个小时,除了有20分钟是开朗的香华女士在“背后”说柏杨的笑话,其余时间全是柏杨守在电话旁,或倾听,或发言,他是那么让人惊奇,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谈吐,不断有笑声爆发出来。也许因为隔了海,话筒里的声音一直不是很大,记者要将耳朵使劲贴在听筒上才能听清,而83岁的柏杨竟然没戴助听器便能捕捉到北京这边所有的声音,一次离我挺远的另一个部门有位记者手机响了,他便说,“你的手机响呢,先接电话吧,我等一下。”而他开过刀的脊椎和心脏都让他不能久坐。

  24日宋美龄离世,再打电话问及柏杨,他说,尽管宋氏三姐妹的传奇经历并非常人能够想像,宋美龄更是享尽了荣耀,106岁也算长寿,但她的离世仍让他悲哀,毕竟她是那个时代现存不多的见证人。
  
  柏杨看婚姻——我反对女人下厨房

  记者:这本新书是关于爱情的,您一生中也经历过好几段感情,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在58岁时又与张香华女士结婚,您是如何看待家庭的?

  柏杨:我从狱中出来第二年与香华结的婚,我比她大20岁,如今我们在一起都25年了,其实天下的夫妻都差不太多,我们也吵过架,我想不吵架的夫妻是不会长久的。与年轻时的恋人相比,我们现在都更成熟,很恩爱,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相同,价值观本无对错;另外,婚姻本身都是平淡甚至庸俗的,如何变得有声有色,那是需要经营的。

  记者:那您是怎么经营的?

  柏杨:比如说,我反对女人下厨房,这并非因为下厨房是卑贱的事,我的道理很简单,人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放在低层次上去实现。有人认为家务劳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没有收入的,其实不然,比如丈夫在外面工作月收入是500元,妻子在家做家务其实也应该算作有500元的收入,是两个人共同的“1000”元钱共同养活了这个家庭,因为他们的劳动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认可。而如果妻子在外面有发展,那就没必要下厨房当主妇,除非在外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才自己到厨房里去“挣钱”。香华喜欢写散文写诗,那就让她去自由发挥。
  
  柏杨谈爱情——当贫穷从前门进来﹐爱情就会从后门溜走

  记者:您曾说过在不同阶段一个人可能会喜欢不同的人,您经历过许多段情感,那些经历是否就是这种观点的来源?

  柏杨:我以前的婚姻多半都是身不由己,在战争年代,在社会动荡时期,许多决定
都与选择无关;后来与香华的结合才算找对了人。

  记者:您怎么看金钱对爱情的影响?

  柏杨:经济因素也不可小瞧,当贫穷从前门进来的时候,爱情就会从后门溜走了。哈!尤其是女人对男人,往往会有一种经济上的受保护的愿望。

  记者:香华说您什么家务都不会做?

  柏杨:哪里,我特别会烙饼,也会剁馅包饺子煮饺子,我挺能干的!(笑)
  
  柏杨说“河南人”——其实中原文化非常灿烂

  记者:您祖籍是河南辉县,怎么看中原文化?有关内地出版《河南人惹谁了》那本书您知道吗?

  柏杨:我知道,去年香华回内地,就听到有人说“你怎么嫁了个河南人”?我很心痛啊,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什么有些人还要以省份划界而歧视别人呢?其实究其原因,一个字:穷,穷就得不到尊重,甚至得不到怜悯,因为穷就没机会读书,不读书就愚笨就更穷,所以这是恶性循环。我一个外省人在台湾都得到尊重了,为什么内地人还用有色眼光打量著身边的河南人呢?其实中原文化在我们的历史上曾非常灿烂。

  记者:晚年与哪位文化界同辈来往较多,最与谁合得来?

  柏杨:我喜欢金庸,他前一段不是去“华山论剑”了吗,我很欣赏他的做法,我的身体是不如他,否则也想回内地去看看。

  记者:你的脾气性格到了晚年是否有所改变?还那么火爆?

  柏杨:年纪大了,自然宽容了许多。

  记者:您认为自己身上最自豪的是什么?

  柏杨:最自豪我都83岁了还在学习,还能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话,我每天看电视的时候都会在身边放个小本子,受启发得到好的Idea,就赶紧记下来。我自豪自己像块海绵,能不断吸收新东西。

  记者: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柏杨:读者给我的荣耀我都能感知到,我得到的太多,已经别无所求了,只希望下一代人都认识到自己的毛病,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开始改正,那样,我们的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柏杨看传统——没人读《资治通鉴》不奇怪

  记者:您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很受欢迎,因为它通俗易懂,历史上许多好书如今许多人都不敢看,因为看不懂,您怎么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

  柏杨:没人读《资治通鉴》我并不奇怪,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你想,一千年前的文言文,要看懂得翻多少字典啊,且语言是常新的东西,一直在随社会发展而改变,日本光是对《西游记》的翻译如今已是第五代了,莎士比亚、大仲马等作品在英法等国家也都是屡次重译的。所以我出版的《资治通鉴》版本就是想起个带头作用,“兵部侍郎”是什么?我把它说成“国防部长”不就懂了?其实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来做这件事就够了。

  记者:《柏杨回忆录》1995年就出版了,在您看来,回忆录中哪些是最不能遗漏的?

  柏杨:我的孩子,我当年辛酸的经历,我不完整的教育,我的继母……她的苛刻让我内心从小就一片荒凉,要知道一个母亲对孩子不好是会影响他一生的。
  
  □柏杨小传

  原名郭衣洞

  1920年出生
  1933年因不见容于继母,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7年投考河南省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
  1939年与艾绍荷结婚
  1943年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共赋同居
  1949年在上海遇见思师吴文义,并随其到台湾;同年,进入屏东农业职业学校当人事员
  1953年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次年,在救国团任职
  1957年在国立成功大学任教,其后因认识就读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逼辞去所有工作
  1960年开始以笔名“柏杨”撰写专栏
  1967年为《中华日报》上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做翻译
  1968年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将“fellows”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共产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69年倪明华提出离婚,柏杨在狱中绝食21天
  1972-1976年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年获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次年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年狱中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5年8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93年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柏杨和李行首度合作 将小说首度改编电视剧
柏杨的小说以电视剧亮相 试片会上充满生命哲理
八百万字《柏杨全集》整理出版
“中国伏尔泰”柏杨   八百万字毕生全集完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