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茉莉﹕新任中文獨立作家筆會理事感言

茉莉

標籤:

【大紀元11月23日訊】2003年11月18日,國際筆會屬下的獨立中文作家筆會全體會員通訊大會選舉結束。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茉莉,祝賀你成為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理事!”

我卻沒有一點興奮之情。相反,由于受筆會同仁們錯愛,當選為理事,我深感自己責任沉重。只要我們回顧一下國際筆會的歷史,回顧一下中文獨立作家筆會的產生,再認識一下當前中國獨立作家的寫作自由被剝奪的現狀,那么我們就可以看清:新選出的理事會所面臨的,是一個何等艱巨的任務。

由英國女作家道森‧司各特發起、于1921年成立于倫敦的國際筆會,從來就不是一個純文學組織,而是帶有強烈的人道主義色彩、保護作家權利的民間机构。當時,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造成巨大浩劫,促使許多作家尋求避免同樣歷史悲劇重演的道路。他們因此組織起來,為保衛世界和平和人類的精神財富共同努力。

在這樣一种指導精神下出現的國際筆會,其成員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批作家。國際筆會的第一任主席是英國作家、1932年諾貝爾文學文學獎得主約翰‧高爾斯華綏。在筆會的會員中,鼎鼎大名的作家有一串長長的名單:英國的托馬斯‧哈代、愛爾蘭的葉芝、比利時的梅特林克、丹麥的尼克索、印度的泰戈爾、法國的羅曼‧羅蘭和紀德、---。

國際筆會成立不久,就面臨著二戰的嚴峻考驗,歐洲大多數筆會中心都成了納粹迫害的對象。只有設在倫敦的國際筆會秘書處仍在行使職權,他們在炮火震天的時期救助各國流亡作家,并于1941年在英國召開了一次大會,討論拯救人類文化和保衛作家創作自由的問題。這次大會的召開,不僅加強了被納粹迫害的各國作家對人類未來的信心,也鼓舞了正在抗擊法西斯的英國人民的士气。

今天,歐洲的戰爭--無論熱戰還是冷戰,都已經結束,但國際筆會的宗旨仍然不變:“筆會不是工會,也不是文學代理商,它是一個可供作家自由討論他們工作的論壇。它還是一個為因批評他們的政府或發表其它不受歡迎的觀點,而被囚禁或被侵擾的作家們發表言論的空間。”

正由于世界上還存在著對于言論、寫作自由的侵犯限制和新聞檢查制度,國際筆會才具有存在的意義。2001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國際筆會年會上,“中國獨立作家筆會”被接納為新分會成員,成為國際筆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在台灣、香港一些作家組織申請入會受挫的情況下,國際筆會對獨立中文作家筆會的熱情接待,表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作家人權狀況的深切關注。

為了表示對中國獨立作家筆會的認同和支持,國際筆會中的一批著名作家如捷克的哈維爾、英國的拉什迪、波蘭的米沃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南非的戈迪默、愛爾蘭的謝默斯希尼、德國的格拉斯、尼日利亞的索因卡,成為中國獨立作家筆會的榮譽會員,

盡管中國大陸有四個作家組織加入了國際筆會,但是長期以來,他們對中共當局侵犯作家人權的狀況視而不見。因此,能夠真正按照筆會宗旨,承擔起為受迫害作家爭取自由這個重大的責任的,就只有我們這個在國內外擁有成員的獨立中文作家筆會了。

在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新的一屆理事會產生之際,讓我們重溫國際筆會的基本宣言:“國際筆會主張思想的自由傳播。會員將全力反抗任何形式的思想箝制……為了使世界朝向更合理的政治、經濟程序,國際筆會深信對政府的自由批判有絕對的必要……。”

面對“冤獄滿天下”的中國,面對越來越多的网絡作家因寫作而陷獄的現實,中文獨立作家筆會將如何“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如何能夠不負使命,不辜負國際社會和國內受迫害者對我們的期望?這樣嚴肅的問題,需要新上任的理事會以實際行動做出回答,也需要全體會員做出努力。

國際筆會的精神骨髓是反抗強權的,但愿我們獨立中文作家筆會對強權的抵抗,不只是一個蒼涼的手勢。

大紀元首發 轉載請注明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蘇黎士網賽第二輪 克莉絲特絲晉級八強
茉莉﹕祝賀劉荻生日——新一波人權運動興起
【專欄】茉莉﹕在捷克向哈維爾和達賴喇嘛求助
【專欄】茉莉﹕令西藏流亡政府頭疼的一個難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