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風:關於「教師匠」的另類思考

逸風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2月11日訊】[編者短評]:逸風先生的文章值得推薦。作者在國內從事教育工作,對國內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問題有比較深的認識。

應該說,我們的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一直是值得尊敬的人們。由於中共破壞,中共建政後,尤其是近年來,提倡以經濟為中心,一切向錢看,師德方面產生了不少問題,道德素質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批值得尊敬的人們。中國的中小學,在政府撥款據世界末尾,又不斷遭中共破壞的情況下,仍然在許多方面據世界先進水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裡,同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同全國家長的奉獻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同時更與全國教師兢兢業業的奉獻和敬業精神密不可分。

但無庸諱言,大陸的教育,也存在嚴重問題。根據我們的理論,教育是培養人,或者說生產精神的人的部門,是關係到民族和社會的未來的特別重要的部門。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要走到世界前面,只能靠人,靠人的發展。所以,這個部門,比其他部門更加需要得到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在這個部門內部,也比其他部門更加需要以人為本,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中心。並且需要根據學生各各不同的具體情況,提倡因材施教。可是,在大陸,不僅教育未得到政府的應有重視,政府教育撥款少得可憐,本該用在教育上的經費被貪官揮霍。而且教育本身,不尊重人,不重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是培養中國未來充滿自由精神、人格獨立、又有責任性、生氣勃勃和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主人,而是培養沒有獨立精神的機器人式的聽話工具。教學大呼隆平均化,應試教育,一切以升學和分數為中心,既扼殺學生的天才和創造性,又扼殺學生潛能,堵塞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前途。這一切,嚴重危害著我們的教育事業。因此,中國的教育,一需要增加經費,二需要轉變指導思想,需要先進的教育思想。希望中國的教育家和一切關心教育的人們,更加認真更加努力地研究和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編者 2003-12-10日

事例一:某小學校長對他的老師們提出要求,在這次聯賽中,各年級必須拿到全部第一:總分第一、各門單科第一……事例二:同事甲的孩子在這所學校上三年級,學習優秀。一日甲被孩子的班主任叫去,名曰配合本次聯賽,當著孩子的面,極力批評孩子在上次語文考試中考得不理想,只考了個94分,沒有保住第一名的位置。孩子回家後徹夜難眠,精神極度緊張……事例三:同事乙的女兒剛上一年級,也在這個學校。一日下午放學後遲遲不歸,天黑後回家,問及原因,是因為她班裡的孩子們在自習時候生性愛說好動,班主任一怒沖天,放學不准回家,什麼時候做到了「鴉雀無聲」和「呆若木雞」的時候才放行回家……事例四:同事丙因不堪孩子班主任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自尊心的傷害,憤而捨近求遠,把孩子轉到另一所小學就讀……事例五:本人的孩子,在去年上學前班時生性好動,我作為家長也只好承受班主任對孩子的輕蔑之語,孩子在這裡得到的是對學校的恐懼,每次叫孩子上學,孩子厭學情緒很厲害,而他的老師還是人家認同的優秀教師。因有病沒有參加小學入學考試,沒有進入一年級。現在孩子又上一次學前班。如果這次還不能考上小學的話,是否還要再補習一個學前班呢?…………

類似於以上所列舉的事例還有很多,本人把這些事例列舉出來,並不是對這所小學有很大的成見。因為我以為,全國上下,類似於這樣的小學的做法何止成千上萬?窺一斑可知全豹,本人想以此來警醒教育界有識之士,來關心我們的教育,來共同救救我們的孩子。

以我管見,這所學校的做法完全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不管是校長還是老師,為了名利,匠心獨運,把靈魂工程師的工作性質轉變為「教師匠」的角色。很是可悲。

「教師匠」的角色的明顯特徵是為名為利,因為行政命令直接介入教育教學,並以陳舊且世俗的教育價值觀來指導教育教學行為,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以期為行政領導撈政績,作為教師也能暫時 「趨利避害」,從而不至於被領導批評等庸俗心理提供藉口,或者為避免「教師下崗」等現成的危機而不得不進行的一系列的非正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使教育面目全非,經過日積月累,各教師難越「雷池」一步。以至於教師也成為「弱者」而心存恐懼之心理,並轉移到對學生的非正常教育教學行為,又使學生恐懼心理日生,漸漸地,「教師匠」橫行天下,無所顧忌地屠戮每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學生作為弱勢群體,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教育業日益成為一潭變質發臭的死水。學生的最美好的個性被逐步剝奪、創造力被戕害,長此以往,危及國家和社稷,也危及中華民族的未來的生存。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提出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社會人,而僅僅是人。而現在的教育業,卻恰恰相反,培養的是政治過硬,「三個面向」的社會人。學生的身心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以致於我們對媒體中的學生弒母、弒父、犯罪、自殺等等報道漸漸從震驚到麻木。當這個民族背離了教育目的太遠的時候,危機也在顯現。教育產業化更是違背教育規律。教育是沒有市場遊戲規則的,而我們所做的恰恰相反,有識之士就教育產業化危害的論述已經很多了,我就不多做贅述了。學校首先應該是人性張揚的場所,不是考試分數的生產基地;學校首先是靈魂工程師給學生以普澤雨露的地方,而不是用分數來把孩子分為三六九等,進而對學生的靈魂和心靈使用暴力的場所;學校首先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或學術研究並追求至高靈魂教育的、培養教育家的研究基地,而不是盲目聽從行政指令、磨滅教師個性,加速教師職業庸俗化、世俗化、奴隸化的「教師匠「生產基地。

一粒種子裡有萬千世界,看見種子,想見到參天大樹,這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體現。對於現在的「教師匠」來說,他們僅僅看到「種子」,沒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今天,是星期六,本應該是學前班孩子們休息的時間,但是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又被佔據來進行所謂的「插花」考試。應試教育現在仍舊深入人心,從幼兒園到學前班,再到小學、初中、高中,孩子們十幾年的學校生活就是來經受一次次的分數暴力的洗禮,拖著疲憊的身心掙扎著長大。我們的教育恰恰沒有把他們看作生命個體,而是把他們看作是考試「機器」,這各個「機器」能為教育行政領導撈得政治資本,為各個老師爭取「名利」雙收。大多數運轉不好的「機器」被冷落和閒置,甚至有的被驅逐出校門。他們仍然把孩子們看作是有待加工的頑石、岩石,不是看作是有靈魂的有靈性的生命個體,或者是說,我們的教師根本沒有把孩子看成是人;我們教師僅僅是「石匠」,僅僅憑借自己的意願來隨意支離孩子的靈魂,除了造就成堆的石屑、沙礫之外,「教師匠」幾乎什麼也創造不了。教師的人生價值就在這碌碌無為的、沒有創造力的工作中湮滅、犧牲並消亡,成為這個教育體制下的奴隸或犧牲、成為很無奈的成員。教師的個體價值的喪失的同時,又造就了大量的缺失靈魂的「殘次品」;這就是目前我們教育的最大悲哀。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錯誤的共識:兒童需要額外的刺激才能做得更好、學得更快。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教育」這個詞彙來源於「educare」,是一個古代冶金方面的詞彙,即從混雜的礦石成分中「提煉」貴重金屬的意思。也就是說,教育就是提煉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內在的東西,而不是外在的強力加上去的東西。所以,這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教師或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尊重孩子們的自然發展傾向,而不能過早地操縱孩子的潛能或用外在的強力來加速孩子的成熟過程。這個觀點,對於我們眾多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我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在蟬蛹變成夏蟬之前,要經歷漫漫四年的黑暗的地下成長過程後,才爭取到地面上引亢高歌的四周的光明生活。我在小時侯的一個夏夜,捉到一隻剛爬出地面的蟬蛹,我想要觀察它脫繭過程,但是我嫌它脫繭太慢,想提前看到它變成一隻漂亮的蟬,所以就用火適度地溫暖它,終於它提前出來了,但是它的雙翼沒有展開,它儘管很奮力抗爭了,最終它還是死於我的手心中。這在我的良心上是永遠的不能承受之重。

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太多的思考。我認為,違背大自然法則就是在道德上的犯罪,我們的教育的的確確是在道德上的犯罪,是在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我們能否從容地、自信地遵循自然規律的安排呢?

根據腦科學研究,孩子的大腦在二十來歲之前都是在逐步成長成型的時段,任何想超越時段而進行的外在的強加的教育,都有可能傷害大腦的發育,導致精神和心靈的非正常發展。當我國遍地開花追求所謂的冠之以「素質」、「新」之類教育的時候,當許多家長被所謂的教育家誤導,急功近利地把孩子們受教育年齡一再提前的時候,他們的做法其實就是在扼殺孩子,而不是為了孩子。孩子們智力的提前發展是在扼殺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提前在宣判孩子們的未來創造性思想的死刑;對此,我國在以前大學裡面盲目招收的「少年天才班」實驗的失敗,就是很明白的例證。所以,現在最需要呼喊的就是「救救孩子」。

我們不應該把教育的目標瞄準在只是開發我們4%的大腦資源,更應該做的是要注意孩子的靈魂和心靈教育,簡而言之,就是靈心教育;這才是教育目標所在。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尊重生命個體,這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對生命的尊重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所追求的極至。而在物質主義風行的現代世界,對靈心的關懷也降低到了極至。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報告中說,目前有50%的香港兒童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繞;正在湧現的更多的未所為聞的各種精神疾病,這些疾病正在困繞著廣大的中國孩子。這是我們教育者們應該感到沉重的事情。這裡我就不列舉我們媒體中不斷報道的以及我們周圍所存在的各色各樣的慘痛的事例了,因為,任何一個關注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教育者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都會有所感受的。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最為關注的是我們人類思維功能中的一小部分—-智力的發展。就是愛因斯坦也僅僅使用了他的大腦功能的4.5%。孩子們的其它思維功能,遠遠沒有被開發出來。我孩子所在的學前班,這樣的有助於開發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活動性課程很少,(且不說學前班的存在是否合乎教育理念的要求)就是有幾節這樣的課程,教育行政領導和任課教師對這樣的課程也很不重視。這是因為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重視智育,忽視其它的惡果。這是我國幾十年來形成的大環境決定的。孩子還這樣小,就開始了針對考試的「素質」教育。這次我的孩子數學考了個81分,名列全班倒數第一,儘管孩子的老師沒有對孩子進行批評,但這純粹是把我的孩子從6歲時候就推入了歷時十多年的一次次傷害心靈的教育體制之中,孩子的心靈一次次被殘酷的分數所傷害,歷經十幾年,這又是怎樣的哀痛呀!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適者生存,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考驗。但是我認為這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再版,是非人道的。剛才我說過的,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而不是斯巴達式的培養「戰爭奴隸」;教育是對孩子靈心的關注,不是一次次地屠戮孩子的心靈。

當我問孩子的班主任為什麼這樣頻繁地考試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也很無奈,對於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兒童教育學規律,教師們都學習過,只是因為班主任之間競爭的需要,你教的班級如果在考試中比別的學前班差的話,就意味著你在學校抬不起頭來,還會被強行調離這所「名」小學,調離這所學校,就意味著是對你的教學工作的否認,也是對你人生價值的否定;再者,還關係到自己的工資利益等等。老師只能疲於奔命,完全成了便於被上級領導奴役的奴隸,沒有任何個性和教育創造力,這正是我們大部分教師所面臨的兩難困境。教師的教育民主和教育自由以及孩子們的個性和創造力都成為這種教育體制下的殉葬品,這樣的事實存續下去,這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長此以往,我們的中華民族在未來如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呢?

「教師匠」橫行於世,當然,也包括眾多私立學校裡的「教師匠」,私立學校的教師也是我們大一統教育體制下的教師,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教學理念是相通的,或者說是一致的,都是在為所謂的升學率、分數等目標而努力著,實質上是沒有把尊重個體生命,發展個性作為自己堅定不移的教學目標。中國教育多元化的道路在半個世紀以前就被阻隔,在阻隔的同時,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受到傷害愈加深重的開始;我們的教育五十多年以來,沒有什麼真正的教育理念,我們只是在一味地在詮釋著某些政治領袖的一句話或者幾句話而已,然後教育界就為這一半句話進行解釋和說明,發表體會,並論證其重要性、正確性,而真正的教育理念被棄置不用,人性的張揚被一度度地壓制。我們所培養的「人才」只是適應社會需要,不是追求社會的進步,不是挺立於人類思想和思維的高度來改造社會、改造教育來為社會提供真正的、自由的、有創造力的人力資源的;而不是培養為統治者「易於驅使」的「准奴隸」。

所以,人們呀,你們當警醒!!!

(網路文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