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砂馆》尘封六十年舞台重现 前辈林抟秋剧作 年轻导演傅裕惠谨慎诠释

人气 26
标签:

【大纪元12月8日讯】 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
 一九三七年冬天,二次世界大战还未开打,中国和日本已经翻脸了。基隆港旁“高砂馆”的小餐旅店里,主人吴源还在等着前往满州工作却有五年无音讯的儿子木村;和吴源分租小吃店的阿富女儿也在等着与木村一同前往满州的情人回来。

一周后,木村回来了,阿富女儿仍没有情人的影子,木村向她求亲,希望带她到满州过日子……。

 台湾本土剧作家林抟秋在一九四三年发表的作品《高砂馆》,尘封了六十年以后,由台大戏剧系再度搬上舞台。

这出戏以日语写成,是当时刚成立的“厚生演剧研究会”所制作演出,故事背景为日治末期,透过一位苦等情人的女子,来描述基隆口一座旅馆内居民和旅客茫然困惑的生活面貌。

 一九二○年出生的林抟秋,十九岁到日本留学,是当时唯一受东京剧业肯定的台湾戏剧创作者,他也是唯一能编能导的剧作家。

他在一九四三年返台,与当时的台湾文学界人士如吕赫若、张文环等友好,并且成立“厚生演剧研究会”,并且导演《阉鸡》、《高砂馆》、《地热》等剧,在台北“永乐座”演出。

虽然林抟秋返台后创作力仍旺盛,但之后他有多次剧本遭到禁演,林抟秋也逐渐退出舞台。

 导演傅裕惠以一九三七年作为全剧的背景,藉由当年人民的孤苦压抑与平凡无奈,来描绘台湾人对生活所抱持的期待。

她希望能够凸显导演本身诠释剧本的意念,呼应今天台湾人的心情。除了台湾本地人的描绘外,傅裕惠也加入当时要离开台湾回大陆的戏班子演员角色,表达当年基隆港边的高砂公园梩有很多即将离去的中国京剧班在新盖好的新声馆演出的情景。

 《高砂馆》六十年前演出时,以日语发音,此次为顾及演员及观众,这出戏的语言处理则运用国、台语兼具,并有部分口白加入日语。

展演时间为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地点在台大古迹剧场(原台大旧总图书馆2F)。(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飞机乘客登机时 空服员有哪些事要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