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一股民主自由的清新气息

子日(湖南)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3日訊】在聯軍采取了有效措施及伊警方和自愿人士主動、有力的配合下,伊拉克哄搶事件漸漸平息下來,社會恢复了秩序。商店開門營業,學校复課,市場人頭攢動,街上車水馬龍,游人如織,漸現繁華景象,人們的臉上蕩漾著對未來幸福生活憧憬的微笑,儿童們騎著小跑車在歡快地追逐游戲。4月19日,開戰后首列滿載著食品、飲用水和藥品的列車,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從烏蒙蓋斯爾徐徐駛往巴士拉。

上面情況本來應是伊拉克目前社會的主要方面,媒體卻惜墨如金,高度濃縮。媒體自然有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干,原來媒體把鏡頭聚焦到了伊各個城鎮的反美游行示威和其它反美活動上。”巴格達連續七天發生反美游行示威”,”納西里耶兩万人舉行反美集會”……媒體還播出了伊民眾慷慨激昂的發言,”我們不喜歡薩達姆,也不喜歡美國人”,”美國佬滾回去”。也許是對某些媒體的偏見,或者是媒體向來不公正,使人們漸漸失去了對媒體的信任,作者感到,媒體在報道上述很正常的客觀事實的時候,總有一种難以名狀的怪怪的感覺。

我們還是要感謝媒體,因為媒體讓我們聞到了一股民主自由的清新气息,這是伊拉克几十年來從不曾有過的。”我們不喜歡薩達姆”,這反映了絕大部分伊拉克人的心聲,而在薩氏統治時期,誰膽敢發出這种聲音,他不掉腦袋才怪呢!游行示威倒是不少,且聲勢浩大,万人空巷,但那無一例外全是薩氏政權特意組織和安排的,是為薩氏唱贊歌的,是供薩氏檢閱和取樂的。

大約是4月16日,伊各反對派80余人齊聚納西里耶附近的一個小鎮,討論過渡政府的組閣問題;4月19日,伊退役將領在巴格達商議新伊軍的組建事宜。媒體用嘲諷的口吻報道了兩會,諸如”組建過渡政府流產”,”會議無果而散,未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代表們不愿受美國的操縱”等。在畫面上,我們看到与會者彼此爭吵不休,你指著我的眼睛,我指著你的鼻子,差點要動起手來。有頭腦的人可能會立即脫口而出:這就對了,這正體現了民主自由的精神。如果開一兩天會就能順利”選”出一個政權,并且”一致通過”,”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這個會絕對是被高度把持了或被幕后操縱了,這樣誕生的政權難免以后不獨裁、不專制。

巴格達游行民眾情緒激動,呼喊反美口號,不時有一些過激小動作;美國大兵佇立游行隊伍旁,荷槍實彈,維持秩序,神情坦然。游行過程秩序井然,沒有發生暴力沖突。伊民眾初次品嘗了民主自由的滋味。從小生長在民主自由的環境里,美國大兵對反映人的基本權利的游行示威早就見怪不怪了。還是美國大兵說得好:游行是他們(指伊民眾,下同)的權利,呼喊反美口號是他們的自由,我們無權干涉。 

美國尚未宣布戰爭結束,也就是說,現在仍然算是戰爭的非常時期。”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也”,戰敗國民眾對剛打了胜仗的”占領軍”如此”無禮”,”占領軍”完全可以采取一切措施進行處置,包括格殺勿論,起碼可以強行驅散;這几乎是過去所有”占領軍”采取的慣用手段。可美軍沒有這么做。于是人們又想起布什的多次講話,”要給伊拉克人民帶去民主和自由”,”讓伊拉克青少年在民主、自由的熏陶下成長”;布什的話再次得到了驗證。伊拉克戰爭無愧于”伊拉克自由”這個圣洁的代號。

數條新聞報道說,美軍在摩蘇爾槍殺伊抗議民眾,至少5人死亡。作者聞之駭然、憤怒。經認真核實,原來是游行示威時發生了騷亂,隊伍中有人向美軍射擊,美軍還擊,釀成悲劇。死者是否為槍手,筆者沒有核准;在這种情況下,美軍的還擊應該屬于正當防衛的范疇吧。媒體斷章取義,有意或無意忽略事件的關鍵部分,不知是何居心?

──原載《議報》
————————–
源自《議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鄭永年:經濟全球化之下的中國政治走向
東海一梟:圖個啥,為了誰
周勍:老謀子的名利深算
美國前國務卿副助理馬克.帕瑪:對法輪功有深厚敬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