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越抓奸商 越缺口罩

刘孟奇/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5日讯】随着SARS疫情升高,对于口罩的需求也急遽增加。根据报导,陈总统指示要让大家都有口罩,而卫生署也保证医疗院所口罩供应无虞。行政部门的立即回应包括海关对口罩进出口实施管制,而公平会也向“哄抬价格”的“奸商”磨刀霍霍。但政府越抓“奸商”,台湾反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口罩荒。

究其原因,在于政府的作为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原理,在讨论短期出现大量超额需求导致价格高涨的情形时,绝不会建议政府径行取缔价格(难道我们一看到发烧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退烧药再说?),而是必须先考虑此一商品的供给弹性如何。

供给弹性意指当价格增加一个百分点时,能够让供给量增加几个百分点。理想的情况是供给弹性无限大,此时就可以达到“市场价格不变,而供给无限制满足需求”的乌托邦。但是短期的供给弹性往往不大,这是因为贸易商向国际生产厂商下单需要时间,或因为本国既有厂商调整产能需要时间,同时加班赶工生产、临时调动资源投入都会提高边际成本。这些因素造成市场价格高涨,而原先以50元一个购进N95口罩的供应商,此时就能在价格涨到200元时大赚一笔。

但是如果政府义愤填膺地介入,取缔高价,那么这不只是对新增供给所需的较高边际成本视若无睹,更阻断了高价格能够发挥的重要功能,也就是鼓励竞争者以增产或进口方式加入供给行列。像口罩这种国际间生产者众多,没有什么专利与商业机密,难以垄断,可以在短期内大量生产或进口的商品(在网路上向国际厂商下单,不要三天就可以进入流通网路),不须几天功夫,供给弹性就会大幅上升,让价格降回国际水准。此时若市场价格高于先前价格,那也是反映出增加生产所需的较高机会成本。政府可以补贴消费者,但是断没有道理要求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在这场口罩风波中,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机关对于市场的微妙敌意。当口罩有超额需求时,马上出现的反应就是干预市场,而不是强化市场货畅其流的机能。事实上,不管是协助进口商寻找国际供应商、或大幅简化口罩的进口通关程序,都能藉由降低交易成本,更迅速有效地“让大家都有便宜的口罩可戴”。政府的不当干预,反而造成长期供给弹性严重过低,而由此引发口罩荒以及各种“以权易口罩”的寻租行为,也只能说是自寻烦恼了。
──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名家专栏】摧毁共产主义从各州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