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撒錢「敬老」非社會之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訊】敬老津貼修法放寬請領對象至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和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者,雖然放寬適用對象有其一定的意義,但為了選票考量「加碼」討好選民,這種「短線操作」對於建立國家長遠的社會福利制度並無幫助,執政者是否能拋開選票壓力,承擔開辦國民年金的歷史責任,將是影響國家社會安全制度走向正途的關鍵所在。

敬老津貼的起源,一方面來自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另方面也可說是政黨競爭趨於激烈的反映。立院去年五月通過「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兌現陳總統「三三三」的部份競選承諾後,各政黨為討好選民,法案第三條的請領「排除條款」,隨即成為朝野競相修法標的,相關提案有九個之多,擴大適用對象更是「不一而足」。

讓人感到矛盾的是,儘速開辦國民年金制已是朝野共識,而公益彩券四十五%盈餘早已開始累積,但朝野卻仍自陷於敬老津貼泥淖,甚至不顧財政負擔,一味加碼敬老津貼適用對象的放寬,讓喧騰多時的國民年金制度始終無法落實。

國民年金為何遲遲無法上路?並非朝野對未來開辦時的費率、補助比例爭議大,關鍵仍卡在大選在即,選前開辦國民年金對選情不利,以至於政府仍先以敬老津貼當作搪塞,遲不願擔負起開辦國民年金的責任。其他在野黨也順勢當起「聖誕老公公」分送禮物,要求擴大請領對象。

健全的社會安全體系應優先考慮「社會救助」,將社會底層民眾的照顧當作社會整體責任,其次應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讓民眾生活有基礎保障,行有餘力才實施「津貼」制度;然而在各政黨「選票至上」考量下,讓社會安全制度的優先順序倒錯,在國家財政困窘下,仍執意「柿子挑軟的吃」,只知拚選舉,實在不是正途。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