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评胡锦涛七一讲话

标签:

【大纪元7月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莉雅7月3日报导)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建党82周年纪念日发表的讲话,引起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分析认为,胡锦涛在讲话中没有提出推动党内民主等新的政改方案,而是大谈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令人失望。但是一些中国问题专家说,胡锦涛在现在这个时候提出政改方案还为时过早。

在中共建党82周年纪念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宣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七一讲话,强调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他同时也表示,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西方各大媒体都对胡锦涛的讲话进行了分析报道。美国的<<纽约时报>>说,胡锦涛在讲话中没有透露出任何要变革的迹象,使一些改革者感到失望。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这个重要讲话表明,胡锦涛仍然在试图稳固自己的权力。一些文章甚至认为,胡锦涛使这次研讨会成为一个所谓的“颂江”大会,讲话内容毫无新意。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新意*

不过,原中国政治协会副会长、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访问学者的于浩成则不这样认为:“胡锦涛他必须采取尊江的态度的,因为三个代表是16大通过的。所以,他自己担任总书记了,现在第一次在七一的会上发表讲话,还是讲三个代表,我觉得这是比较合适的。而且讲三个代表的话,不完全是背诵,替江泽民背书,他也提出一些新的东西,你比如,他讲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话就是发展了。”于浩成认为,由于现在存在两个权力中心,胡锦涛在这样的一个场合讲三个代表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做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也表示,他并不对胡锦涛的这个讲话感到失望:“我认为,胡锦涛现在宣布改革日程还为时太早。他仍然处在巩固权力的阶段。他提到江泽民及其‘三个代表’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江泽民仍然享有很大的权力,而是胡锦涛以中国式的礼貌这种方式来指中共正统思想。”

<<纽约时报>>的报道注意到,胡锦涛对三个代表的定义与江泽民的不同。那么,他在讲话中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否是他有意把三个代表发展成阐释自己主张的工具呢?哥伦比亚大学的黎安友教授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我同意,这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新阐释。不过,你可以把‘三个代表’想象成一辆自行车,有时候你需要让它向左转或是向右转一点,以使它行使在道路上。江泽民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宣扬‘三个代表’的时候,强调中共要向资本家等精英阶层敞开大门。现在胡锦涛可能是把它带向另一个方向来表明他的另一面,如果他继续年复一年的把‘三个代表’引向一个更受欢迎的解释,最终会导致方向性的改变,但是一次讲话还不足以证明这是方向上的改变。”

*胡锦涛难成真正改革者*

胡锦涛自从去年11月接管权力以来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他要把中国脱离群众和腐败的官僚机构置于人民更大的监督之下的愿望。他对萨斯疫情的处理以及强调宪法的最高权威等,赢得了中国民众和观察人士的好评,但是长期观察中国政治的黎安友教授不认为胡锦涛是一个真正的改革者:“我们不知道胡锦涛内心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他一直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干部。他谈过共产党的看法,但是没有谈过他个人的看法。到目前为止,从他的言行来看,我不会称他是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当然这要看你怎么定义真正的改革者。但是我认为,他希望使共产党继续执政。不过,他的确要建立一个不同于江泽民的形象,希望树立起一个亲民的形象,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根本的改革,只是形象上的改变。”

尽管如此,黎安友说,有时候人们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也会进行改革。如果胡锦涛掌权十年,他肯定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即使他现在内心里不想进行改革,他在将来也可能会采取一些有风险的改革措施。

关注中国政治和法制改革的于浩成则对胡锦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事实上,胡锦涛是胡耀邦的继承人。我们大家是对他有这样一种期望。如果江泽民能够按照党内外大家的民意,及早退出的话,恐怕政治体制改革就能够很好很快的启动。”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认为,胡锦涛和江泽民实际上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大大多于分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锦涛发表讲话吹捧三个代表
漠视民主诉求背离政改呼声中共将无以为继
中共高层争斗 胡锦涛暂做让步
王丹:对中国新闻自由的期待又一次落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