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淡化香港押後立法事件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亞洲時報淼野7月8日報導/香港押後《基本法》23條立法一事在已經是沸沸揚揚,但中國內地媒體連續兩日保持平靜,”押後”更成為禁忌。素來比傳統媒體多一些自由空間的網絡論壇也似乎有局部控制,門戶網站”新浪”公然刪帖。

一貫以報道及時作標榜的新華社直到周一下午才發出電訊稿,但措辭十分含糊和謹慎,連”押後”兩個字都沒有提及,內地很明顯是在淡化香港政府押後23條立法事件。

新華社周一(7月7日)下午5時電訊稿《董建華宣佈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繼續進行公眾諮詢》周二被全國各大媒體刊發,電訊稿只有區區149字,電訊稿稱,”為進一步聽取和吸納廣大香港市民的意見,行政長官董建華7日宣佈對修訂內容繼續進行公眾諮詢,加強向市民解釋修訂案內容。”電訊稿中還引述董建華的話強調,”立法保障國家安全是香港特區不可推卸的責任,儘早完成條例草案的立法工作,有助於政府和社會各界集中精力為經濟復甦共同努力。”

電訊稿中對香港政府押後23條立法二讀報道的很隱晦,從文字上看不出香港政府目前面臨的嚴峻情況,電訊稿中未提及23條立法二讀押後,對於這次香港特區政府推遲23條立法二讀完全是輕描淡寫,絲毫看不出香港政府是在香港50萬人遊行和田北俊辭職的壓力下改變原來的立法計劃。

內地的報紙周二都刊發了新華社周一下午的電訊稿,網路媒體也是謹慎的處理這一消息,各大門戶網站都對這一消息進行”冷處理”,淹沒在茫茫普通新聞的大海中。門戶網站對涉及敏感字眼的評論也是毫不客氣的刪貼,新浪網截止周二12時有關的評論是叫人難以置信的0條,搜狐是187條,而平時的新聞評論動輒數百條,多則幾千條。

在這次報道中,內地媒體再次表現出”內緊外鬆”的策略,作為對外宣傳視窗的中新社則在報道的尺度上則更為寬鬆,周一發表題為《董建華宣佈第23條立法草案二讀押後》電訊稿,周二發《高祀仁:尊重港府押後基本法23條立法二讀》電訊稿,稿中直接提到”23條押後”,雖然沒有詳細的報道目前香港政府押後23條的背景,但比起新華社的電訊稿已經是清晰很多了。

目前中央政府對於香港政府23條立法押後一直沒有公開明確表態,中國外交部和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言人,在媒體問到對香港押後23條立法的看法時,都拒絕發表意見。從近日中央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處理分析,中央政府並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對此表態是不欲在23條立法上授外界以話柄,表明中央政府是遵循”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立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爾街日報:董的官位危險 北京風險更高
田北俊突請辭 香港掀起倒董風
新聞短評:電視插播与放火點燈
美國議員稱香港23條立法延後只是第一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