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鐘:鄒哲開批評七一遊行言論荒唐

專訪《開放》雜誌總編金鐘系列報導之一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最近,中聯辦副主任鄒哲開批評「七一」五十萬港人遊行的民主訴求會影響香港穩定,又認為香港若沒有穩定局面,可能就會從現在的「動感之都」變成「動亂之都」;他更拿「七一」跟「文化大革命」相比,指人們整天上街遊行、批鬥,只會引來經濟崩潰。對此,《開放》雜誌總編金鐘認為鄒哲開的批評「荒唐」,他不相信鄒將「七一」與文革相比的言論是經北京授意的。

在專訪中,金鐘對北京當局「七一」的態度及香港在爭取民主的前路作了詳細的分析,同時也帶出了對現時北京出現兩派權力鬥爭的形勢,與及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央勢力依據的剖析。另外,《開放》八月號刊有一篇有關江在美國被起訴一事的文章,金鐘指當局防範得很厲害,互聯網有防火牆,不讓這個消息透進去,但最終仍會透過不同的渠道傳進國內。對於訴江案能否在國內造成影響,金鐘認為不能作太高的估計,不過,訴江一事有意義,他有證據相信鎮壓法輪功在國內是不得人心的。

金鐘指出,在中國官員對香港問題發言最大的原則,肯定不能夠脫離中央既定的框框,但不排除有個別官員在具體的言詞上自作主張,表達自己的看法。鄒哲開的背景是公社黨委書記,現在被提拔到中聯辦,一個部級或副部級的單位,鄒是來自王兆國那個系統,所以從這個背景看來,這個人的水準很低。

鄒言論非北京授意

他認為香港的共產黨官員是不會犯這個錯誤:把香港民主的上街抗爭活動跟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文革的歷史背景完全不一樣,而且文革都被中共否定了,但是對香港「七一」所引來的民主潮所表現出來的理性,從北京到香港的特區政府都不敢否認。金鐘認為鄒哲開事件「是很荒唐的事情」,他不相信將「七一」與文革相比的這番話是北京授意鄒說的。

至於中央是如何對待港人在「七一」「還政於民」的要求,金鐘分析,普選特首和立法會是《基本法》框架內的一個要求,所以應該有相當大的空間。至於港人在爭取的過程中,中央會不會干涉?金鐘說:「這個肯定會有。不是由北京直接出面,它可以透露這裡的代理人,有打正旗號的中聯辦,有香港的傳統左派、新左派,還有愛國商人,地下黨,他們這邊的人馬多得很,都會控制,或把整個事態納入到他們(北京領導人)可以接受的軌道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

中央接觸葉太備用

金鐘說,「七一」後中央作出讓步,首先在二十三條做了三項修訂,然後兩個高官下台,其中最敏感就是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最近,她從美國回來,跟董建華班子的御用智囊「中央政策組」顧問曾德成吃飯一事被報道,金鐘認為,葉太本來帶了女兒到美國,後來又靜稍稍地回來和曾見面也不迴避,至少可以說明葉太對中央在推銷二十三條上的盡忠職守,對中央來說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能在以後還可以有用場。他指葉太不是共產黨員,不是地下黨,但有些人雖然不是黨員但也是共產黨自己人,起的作用甚至比地下黨的作用還大,如政協委員會副主席霍英東。

金鐘指曾德成絕對是共產黨員。曾德成曾參與一九六七年香港的反英暴動,他那時是學生,香港政府把他抓去坐了兩年牢,所以出來當然就是中央這邊的「愛國英雄」,所以送他去留學,後來一直在新聞界工作,一直做到《大公報》的總編輯。金鐘認為,由於曾的背景,他和葉見面應該是與中央而非與特區政府有關。曾德成是香港親中政黨「民建聯」主席曾鈺成的弟弟。

金鐘指中共之所以於「七一」後在二十三條作出讓步,「這是一個帶有內幕性的重點」,是因為有人給了北京一個訊息,北京當局知道七月九日香港群眾集會包圍立法會大樓、反對通過二十三條的事態非常嚴重,不了解這一點就很難理解永不言錯的中共為何作出讓步。

要保「一國兩制」面子

他分析:「如果北京不作出讓步,一定要在「七九」通過的話,那說不定有一百萬人包圍立法會,晚上會發生甚麼事情,誰都不敢說,流點血,甚至是暴力衝突,死兩個人都有可能,到了那種局面,董建華怎樣收拾?所以北京非常緊張,他們不願意出現這個局面,「一國兩制」這個面子就沒有,如何向國際和台灣社會交代?『一國兩制』當初是為台灣設計。」

他續說,「七九」以後,形勢改變了,現在對二十三條立法是「沒有時間表」但是法一定要立,但時間不定,這樣北京、特區政府、香港民主黨都有一個轉圜的餘地,都是為了「一國兩制」的面子。「七九」前後港人訴求的性質已不一樣,「七九」」」之前立法事件達到高潮,『七九』後整個香港的民主抗爭就納入一個比較常規的抗爭,不是突發性的。

爭取民主港人成熟

金鐘表示,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所以才可以有「六四」晚會,才可以每天都有人上街,若港府堅持立法,香港人便不會罷休,因為他們有條件可以做,他們很成熟。

他認為,「七一」與「六四」不能比,「六四」的大背景不一樣,發生在一個一黨專政的首都地區,被嚴厲控制的地區,第二「六四」抗議是學生,知識份子沒有出來,更沒有中產階級的代表。

金鐘指出,香港沒有一黨專政的環境,香港的民主派相當成熟。另外,「七一」遊行的人中,有相當的一部份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所以表現得很好,相當成熟、和階。這麼大規模的遊行可以如此和平是世界比較少見,證明香港相當文明,而文明也跟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相關。因此今後港人在爭取民主的運動上,也一樣會有階級,有策略地去進行。

不過,金鐘指出,北京領導人對港人的強大民意「當然是不高興」。但香港民主黨成員很注意這個策略,也很「會做」,所以從七月一日到今天,主流的民主派及市民的意見並未針對中央。二十三條的立法是董建華奉北京的意旨做,但他做得「很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龍舟邀請賽「扮嘢大賽」乳癌康復者奪冠
反送中5周年|十年預言?港人守護民權的血淚一章
港控煙|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倡主動提供戒煙服務
譚蕙芸澳門講座取消 澳門傳協:被指危害公安拒入境(更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