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之憶

有的防空洞開的比較淺,只能坐著,有的防空洞比較大,還有床可以躺。

謝文琪

標籤:

【大紀元8月20日訊】金門,舊名「浯洲」或「仙洲」。「金門」之名始於明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德興築城之外環於此,因其內捍漳廈,外制台澎,實具「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名曰:「金門」。

民國47年8月23日傍晚,當對岸的共軍以奇襲的方式,分別由廈門等地區向金門列島展開攻擊,短短二個小時內,共軍發射了五萬七千餘發的砲彈,毀屋千棟、死傷二百餘人,遂時揭開了八二三砲戰的序幕。

當年砲戰開始後,金門只能用烽火連天來形容,一位現年七十幾歲的翁老太太回憶,當時二十七、八歲的她住在盤山,砲火打來打去成了家常便飯,他們的鄉里都躲在防空洞裡面,農民種的蕃薯損失很多。一聽到警報聲,大家就趕緊跑到防空洞裡面,有時一躲就是好幾個小時,都沒有東西可以吃,等到外面比較沒有聲音的時候,才跑出來煮稀飯或其他吃的,再急忙拿回防空洞裡吃。

翁老太太說,她們家在砲戰中一間古厝被打了個大洞,還好沒有人在房屋裡面,有時沒有警報聲,他們一聽到遠處有砲火聲音,就快速衝進防空洞裡面,有的防空洞開的比較淺,只能坐著,有的防空洞比較大,還有床可以躺。問翁老太太在防空洞裡面時,心裡都在想什麼?翁老太太表示大家在洞裡都很緊張,也都不敢講話。

當時還有婦女隊出操,她們也會被派去搬運子彈,幫忙做一些雜工,整個戰役持續到隔年一月七日,共軍先後發動十次空戰、四次海戰,共計四十四天的連續砲轟下,小小的金門列嶼總共落下了四十七萬餘發砲彈,殉職官兵五百餘人。當時的生活非常緊張害怕,大家的壓力都很大,不過翁老太太說處在這個時機也沒有辦法,而翁老太太的媳婦表示,其實戰爭並沒有就這樣結束了,一直到民國六十幾年,金門人還是過著單日打、雙日休息,晚上打、白天休息的生活。




將時光拉回到現代,我們來到了位於金門中正公園內的八二三戰史館,館內陳列了許多戰役資料,分別以照片、圖表、模型及遺物等等方式展出,將八二三砲戰的始末完整記錄下來。而館外停靠著的是當年的兩棲登陸運輸戰車,另一側則展示了一五五公釐加農砲及F-86軍刀機,讓到來的遊客彷彿回到了時光隧道,體驗當年國軍英勇奮戰的情景。

為紀念八二三戰役獲得勝利十五週年,兵工建造了高15公尺的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高聳的紀念碑所在地就是當年落彈量最多之處,讓後人緬懷金門軍民一心、精誠團結,最終取得勝利的驕傲與榮耀。

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八二三砲戰」可能只是個歷史名詞,但是對於金門人來說,此次的戰役就像是一場同舟共濟的生死之役,這場令他們永生難忘的戰役,讓他們更珍惜現在和平的日子,也讓所有的的人學習感恩與惜福。愛好和平的朋友們,安排一趟金門之旅吧!返回戰地現場,並給予國軍弟兄們更多的掌聲與敬意。──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823戰役45週年 國民黨辦晚會塑造連宋愛台灣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加國亞省班芙公園夢蓮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