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納西古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訊】在古城中心有一塊近6畝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齊的店舖,俗稱「四方街」。這就是由於麗江地處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結合點,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來這裡貿易,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藝品產地。納西語稱這裡為「工本」,那意思即是「倉庫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區的毛紡織品、山貨藥材從麗江轉銷內地。西雙版納、鳳慶、下關等地的茶葉、日用百貨從麗江運往藏區。麗江古城處處閃耀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
  
  最奇的是造城建鎮者巧妙地調用了清澈的玉泉水。當淚淚泉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時,人們將泉水分做三叉,分別穿街過巷,就像人體的經脈,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遠不過50米的便利條件。當你徜徉街頭,隨時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歡唱,或在下潛游路中,令人心馳神往。水是人類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紛繁的希望。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大研的佳妙美景。
  
  玉龍大雪山位於青藏、雲貴高原犬牙咬接處,是喜馬拉雅山系最南端的雲嶺山脈的主峰,也是北半球處於緯度最南的現代海洋性冰川,終年積雪的玉龍十三峰,由北向南迤邐排開,綿延35公里。前頭的主峰高昂龍首,其後峰峰相連,猶如龍脊婉蜒。遠遠望去,雲騰霧繞,托出好一條銀鱗閃爍的玉龍!最南端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被譽為「玉柱擎天」。
  
  聰明的麗江人在纜車站到雲杉坪的原始森林間,開闢出一條曲曲彎彎的棧道,清朗古樸,幽靜深遠,像是靠近玉龍的序曲,先由管樂飛出一串悠揚的旋律。久居鬧市,一踏進濃墨般重綠的原始大森林中間,我的心都要碎了,那偉岸大木排列得遮天蔽日,那滿地鬱鬱蔥蔥的萬種草木,無不透露生命、生長、生生不息的真諦!撲鼻的花木清香和盈耳不絕的鳥鳴,是九天之上也難以享受的吧。
  
  泉水環繞連接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鄉「戶戶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風采。他們用水十分講究,名為三眼井,即泉水噴湧的第一眼井供飲用;下流第二眼井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嚴格分開,不准亂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以橋通路。大研保存了許多座明清的石拱橋,雖經幾百年的風雨剝蝕、兵火焚燬,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壞,石橋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為這個「中國的威尼斯」、「高原姑蘇」贏得一份古樸的壯麗。
  
  千餘年前,納西古民的「東巴」(經師、智者)用一種奇特的象形文字書寫經文,完整地保存了納西族的古代文化。1,300多個東巴文字,附以l000多種拼寫組合,記述了他們的歷史、理想、文學、藝術,成為今天趣昧盎然的一個「奇蹟」。且不說他們的《創世紀》、《黑白爭戰》、《魯般魯饒》三大史詩,古老的《蹉模》舞蹈教程,至今還保留在白沙的明代壁畫以及堆滿玉龍十三峰的民間傳說……納西人所創造的東巴文化揭示了一個民族從荒蠻走向文明,廣收博采,從不自封的歷程。
  
  大研城內街巷縱橫交織,四通八達,主道鬧市朝夕市聲不斷,城內街道是用彩花石版舖成的,旱日無塵,雨天無泥,依山就水,曲折自然,並不像大城市的馬路修得又平又直。在這裡走起來別有一番順其自然的勢態,絕無半分強求。大研人還利用城內西河水的高低落差,按時提降閘門,清洗街道的污垢。整個兒一個環衛自動清洗系統。這在今天科技發達的袞袞諸國,恐怕也是想也沒想的玄事。
  
  大研居民都是土木結構的磚瓦房,納西人民廣收博采中原文化,把北京的四合院引入山城,又造就出三方一照壁的格局。正房堂屋,兩旁側室,走廊寬敞,天井宏亮,門窗多精彫細刻花鳥圖案,門樓修得富麗堂皇。當年徐霞客曾描寫大研「民居群落,瓦屋櫛比」,「其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納西人生在花的王國,又酷愛栽花種草,幾乎每家庭院都擺著盆景花卉,濃綠中亮出五顏六色的芬芳。
  
  納西族人民不僅珍存了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保存了來自波斯的四弦彈披琴「蘇古篤」,明代大琵琶、雙簧竹管樂器「波撥」……一直還演唱著古以有之的「哦熱熱」、「可靳達」、「打跳」等民間歌舞,被專家譽為「活的音樂博物館」。
  
  盛唐古樂穿透時光隧道,把空靈的弦律從冥冥九天,尋山覓水般地流入今人的心田;而開發麗江的納西古民竟能在雪山激水的妙境中,廣收博采,獨發新意,創造出驚世的「東巴文化」,其民族的智慧之光,怎不為中華民族添加奪目的榮耀呢!

──轉自《世界旅遊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日本香川單車一日遊:琴彈公園、錢形砂繪
【飛向歐洲】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