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餐瓷初體驗 杯碗碟盤玩創意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鶯娟/台北報導)

台灣有了第一套國人設計開發的陶瓷餐具﹗

儘管學的是建築,在學校上過一年陶藝課的建築師石靜慧,一開始學陶就從最困難的茶壺嘗試起,石靜慧說,她非常喜歡捏茶壺,捏陶過程中從同心圓展開壺身,再逐一捏出壺嘴、壺把,最後還必須是一具出水順暢的茶壺,石靜慧說,就從茶壺開始,這是自己對生活陶藝喜愛的起點。

石靜慧這一次與文建會、鶯歌台華窯合作開發出的台灣當代陶瓷,也以愛茶壺的心情出發。她說,這套「原容」陶瓷餐具共有48件,希望可以走進飯店筵席、商業場合、居家生活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展示品。石靜慧強調,這一套「原容」陶瓷餐具,絕對實用導向,她認為48件餐具拆組下來,大至可以應付大型國宴,小至個人單身餐瓢,甚至商業自助餐廳的拼盤食具,只要發揮個人的創意,中餐、西餐皆適宜。

卷軸造型 包容性大

石靜慧表示,她自己也沒有想到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發出全套陶瓷餐具,就像在寫台灣陶瓷餐具的歷史一般,設計構想初衷從東方卷軸開始,展開的卷軸是這一系列餐具造型發想的源頭;石靜慧說,一個如卷軸展開的大碟,加上平盤與碗,這三件餐具可說是整套原容餐具的發想源頭。

自認為在書寫台灣陶瓷餐具歷史的石靜慧表示,從卷軸延伸出來的大碟,其實就是西式的餐墊,不過她認為,這個大碟可以充當日式料理的托盤、西式開胃菜的大碟,甚至作為裝飾擺物,放水果、乾燥花、香水瓶皆宜,而展開如卷軸的大碟造型,依其大小與使用目的又可分成餐巾托、匙筷枕、醬料碟、乾料碟、油醬瓶、拼盤,由大到小,形成一套完整的碟盤系列。

最原始簡單的外型加上包容性的多元使用,就是石靜慧對這一套以「原容」命名的餐具賦予的意義,石靜慧說,整套餐具所謂的包容性,除了對各種食材料理的包容性外,還有一點是,可以透過陶瓷、不鏽鋼、漆器……等不同材質,或透過不同的紋飾圖案,讓整套餐具展現出更大的包容性。

同心圓設計 用途廣

這一套「原容」餐具除了卷軸是設計重點,另外如淺盤的花器,則是整個系列另一主軸,石靜慧說,陶土拉胚的最原始的雛型都是從同心圓開始,這個花器便是從同心圓展開,淺口的設計,是希望讓花器可以橫向或立向,搭配不同的餐桌或擺飾有所調整,不管是西式長型餐桌或中式圓桌,都可以視花材與桌型隨意調整。

這個同心圓的設計從花器延伸,一直延伸至各種大小淺盤、茶杯盤、碗蓋、茶壺蓋、杯蓋、糖罐等,都可以看見同心圓的設計,石靜慧說,這個同心圓既是盤內凹槽,又可說是盤底的足,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變成蓋子的把手,在設計上具有多元串聯互通的作用,同時也呼應了所謂「原容」簡單又多元的設計理念。

目前這一套原容餐具,鶯歌博物館設計出六人家庭組、四人家庭組、雙人情人組、酒器組、茶杯組、乾料瓶、匙筷枕等的組合,成套組價格從350元至12000元不等,最基本的飯碗單只價格150元起,單只茶杯、盤為290元起,另外亦有情境餐具如香燈爐280元起、大碟為720元起、花器1450元起。

單件選購 靈活運用

相較於西方與日本料理對餐具的講究與生活美感的訓練,國人對生活餐具的美學,正需要被開發。鶯歌陶瓷博物館展示組陳明琦說,「原容」餐具是第一套針對國人飲食習慣,並具有東方氣息設計的餐具,目前國人對生活餐具的使用,並不及西方或鄰近日本來得有系統或具個人生活美學,簡便的使用加上隨興用餐,國人並沒有養成吃特定料理搭配特定餐盤食具的習慣,普遍實用導向的餐具使用習慣,讓生活餐盤的市場還有頗大成長空間。

陳明琦認為,從碗與盤的搭配下手是最簡單的方式,消費者可視家中開伙情形,選擇四菜一湯搭配的盤與湯碗,基本上一湯碗、一魚盤,再添購淺盤與深盤各一、二,便足以應付一般小家庭的日常料理。至於都會區單身貴族,陳明琦認為,從西式茶具組嘗試起,可說是最基礎的生活餐具,一壺一杯的搭配是生活中相當實用的餐具,視個人偏好添購奶精杯、糖罐或增加杯子,都是相當實用的生活餐具。

喜歡請客的人,則不妨選擇大碟,可以好好發揮創意料理,對於喜愛做冷盤、前菜或點心的人,大碟可充當西式托盤,對食物有另一番呈現。

設計師石靜慧也認為,成套並不是最好的餐具選購方式,她建議,從單件下手,再逐一搭配,不要急於把全套餐具一次採購,因為對應國人現代生活步驟,成套餐具一般較適用於商業場合,對於做為家庭餐具,成套餐具的繁複並不會讓人體會到生活餐瓷的美好。另外餐具的多用途也是石靜慧提醒消費者要注意的,例如大、中型湯碗也可以充做麵碗,特別是料多的湯麵料理或湯餃,一碗多用更增加餐具被使用的活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掐絲琺瑯夔龍碗一屜
郝龍斌走了 限塑也鬆了?
盤子的啟示
盤子的啟示 人氣 2
布什小泉高峰會 聚焦伊拉克北韓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