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享溫泉 養生至上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專題報導 》
  「泡湯」無疑是冬天最大的享受之一,不僅可以鬆弛肌肉、消除疲勞,還可以讓人有一種溫暖且幸福的感覺。

 台灣因地處太平洋板塊邊緣,溫泉區遍佈全台,自日據時代開始,就有多處因溫泉開發而聲名遠播,因此趁著新春假期,到溫泉區走走,不僅可以吸收芬多精、溫泉氣,也可以休養生息,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北投溫泉協會總幹事黃清泉指出,溫泉依溫度的高低不同,可分為高溫溫泉、中溫溫泉及低溫溫泉,像台灣溫泉大都介於攝氏四十度至七十五度之間,屬於中溫溫泉,低於攝氏四十度者為低溫溫泉;另外,依溫泉水質的酸鹼性不同還可分硫磺泉及碳酸氫鈉泉等,像新北投、陽明山、馬槽、金山等屬於酸性的硫磺泉;中央山脈的溫泉則屬於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

 另外,也有人將溫泉細分為:一「單純泉」指的是無色透明、無味、無臭;二「食鹽泉」即有鹹味,似海水,入浴後,皮膚會殘留鹽分,不可使用肥皂;三「硫磺泉」,具有臭味,與銅、錫、鐵等相遇會變黑色,不可使用肥皂、不可過度浸泡;四「碳酸氫鈉泉」,無色透明、不可使用肥皂、浴後皮膚會有潤滑感;五「碳酸泉」無色透明、略有酸味;六「硫酸鹽泉」無色透明、不可使用肥皂;七「鐵泉」赤褐色混濁狀;八「明礬泉」;九「酸性泉」無色或微黃褐色、酸性強、殺菌力強;十「放射能泉」無色透明、多數為冷泉、不可過度浸泡、易於吸收。

 至於作用上,有資料指稱,「單純泉」有助於神經痛、病後恢復、失眠症、利尿;「食鹽泉」有助於肢冷症、跌打損傷、扭傷;「硫磺泉」有助於皮膚病、化痰、解毒;「硫酸氫鈉泉」利於過敏性疾病、慢性皮膚病;「碳酸泉」可促進血液循環;「硫酸鹽泉」利於慢性關節炎、糖尿病、痛風、便秘、肥胖症;「鐵泉」有助於婦女病、貧血、消除疲勞;「明礬泉」有助於皮膚炎、多汗;「酸性泉」對慢性關節炎、疥癬患者有益;「放射能泉」可以改善神經痛、鎮定等。

 不過,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目前醫界對於各種泉質及溫度不同的溫泉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還不是很多,確實的功效也要更多的資料佐證及確認,不過已確知的是,泡溫泉確實有益養生及復健。

 簡文仁說,像泡溫泉可以增加腦部血流,適合慢性病患、容易緊張、焦慮、身心症及關節炎等患者。

 目前國內提供溫泉浴的地方不僅有露天的大眾池,也有屬於個人的浸泡池,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還是不習慣到外面泡澡,因此市面上也推出很多「便利湯」等入浴劑,甚至還有台灣名湯系列、日本五大名湯、生薑、檜木、牛奶、辣椒等各式各樣的「湯粉」、發泡劑,供民眾在家也可有頂級享受。

 不過,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余萬能強調這類產品不能宣稱療效,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看清楚上面的標示。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林宜信強調,只要是溫熱的東西都有紓解肌肉緊張、痙攣的效果,可以達到放鬆目的,洗溫泉、泡熱水澡確實可以通經活絡,但是不能泡太久,且飽食後,也不宜浸泡;如果要做藥浴,應經由醫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才能進行,因為有些中藥材有麻痺性,不小心可能會危及健康,或對眼睛有刺激性。

 此外,不管是泡澡或是洗溫泉的通風都要良好,以免發生意外。

 黃清泉指出,國內去年已通過溫泉法,對於溫泉管理有明文規範。其實現在是一個講求專業的時代,溫泉業者在做空間規劃等事宜時,也都會考量通風及急救設施等,民眾最好不要獨自一人在家泡澡或藥浴,以免有突發事件時,不能應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投溫泉溝渠
泡茶請客 端出好功夫
熱海溫泉重振觀光 推低價促銷
冬令時節 台灣發行溫泉郵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