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 未來錢途茫茫

標籤:

【大紀元1月23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特譯,美國總統布什意欲派遣太空人重返月球與登陸火星,不僅讓國際太空站(ISS)黯然失色,更令其長期前途蒙上陰影。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至少十二年內還會支持此一飄浮於太空中的實驗室;此後是否繼續贊助,目前仍不明朗。此外,美國若退出,其他國際夥伴會否繼續維持太空站運作,或讓它步上人類首座太空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於一九七九年墜落地球的後塵,仍未知。NASA官員柯斯泰尼克說:「國際太空站的命運,尚待決定。」

 但有件事可以肯定,NASA官員與太空專家指出,NASA有了新的太空探勘目標後,目前完工一半的太空站地位將從美國太空計劃中的基石,變成僅是實現其他雄心企圖的踏腳石。在國會提倡太空計劃的眾議員衛爾頓認為,太空站的價值不會因為美國太空計劃重心轉移而減損,但不再是美國追求的最終目標。

 布什上週演說中指出,國際太空站在二○一○年竣工後,就讓美國的太空梭除役。屆時美國在太空站從事研究方向,將改為探討太空旅行對人類生理長期影響。將有助月球與火星探勘任務。

 太空梭除役後到NASA讓新一代太空船可執行載人飛行之前,NASA將仰賴俄羅斯的聯合號太空船,運送太空人前往太空站。美國新一代太空載具可運送太空人與科學家往返太空站,但其主要焦點是探勘月球與火星。

 不過,部分前NASA安全顧問小組的成員擔心,NASA改變計劃重心後,太空站的極多資源會被移作他用。NASA計劃在未來五年將原欲用於其他計劃的一百一十億美元預算,轉為挹注新的探勘任務。該署今年編列的一百五十三億美元預算中,用於太空站金額約為十七億美元。

 與NASA合作建造國際太空站的其他國家,並未對美國改變太空計劃方向表示憂慮。俄羅斯、歐洲、加拿大與日本三月將在加拿大蒙特婁開會,預料會進一步了解美國未來在太空站問題扮演的角色。曾參與調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長拉格斯頓認為,美國不會採取任何片面停止行動,必會獲得他國同意,才展開變革。(取材自美聯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俄聯盟號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
美俄宇航小組升空   將太空站“小駐”200天
NASA科學家警告太空站系統老化 恐危害安全
醫療系統出問題 恐影響太空人健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