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話重談中國股市 成也政策 敗也政策

胡少江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過去兩周多來,中國的股民們再一次經歷了股市再短期內劇烈的起盪迭伏。先是九月九日發生的狂瀉不止。滬市綜合指數跌破一千三百點,挫穿了在過去六十多個月的最低點。頓時間,市場上人心惶惶。四天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抓緊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若幹意見》的各項措施,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溫的直接幹預,得到了股市的迅速反應。股市連續五天上漲,滬市漲幅高達二百多點,成交量也創出年內新高。有人稱之為“中國証券市場十四年來歷史上最罕見的井噴行情”。昨天,也就是國慶日長假前的最後一天,股市再次跌破一千四百點。有人稱之為井噴後的震盪下跌;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此次的救市政策法力已盡的表現。

顯然,此次中國股市上漲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最高官員的直接幹預。這種情況,已經在中國股市十多年的歷史中多次出現。十多年來,每一次出現持續的下跌行情,政府必會祭出政策法寶以救市,且屢試不爽。問題是,每次政府的政策效力過後,股市的一些制度性頑疾又重新浮出水面,例如上市公司圈錢、大股東侵吞上市公司資產、券商頻繁違規等等。這些都說明,過去中國政府的救市政策並沒有觸及股市的深層次制度性矛盾,只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行為而言。此次中國政府的救市行為能否跳出這個怪圈,不少人仍然對此持極深的懷疑態度。

有人將中國股市的不良表現歸結為兩大問題:一是基金的大量湧現和它們的投機行為;二是中國上市公司的低質量及其背後大股東利用上市和增股等手段從中小股民的手中大肆圈錢。中國政府此次的救市政策並沒有提出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有效措施。不僅如此,有些政策還有可能導致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中國政府將過去股市的大起大落歸結為個人投資者的不穩定行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們把穩定股市的希望寄托在基金身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國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所謂戰略投資者的政策,導致投資基金急劇增加。尤其在今年,基金發行速度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已經出現了基金規模與市場容量不相稱的矛盾。事實上,這些基金不僅沒有能夠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相反,它們在股市的波動中推波助瀾。有研究表明,九月九日的股市狂跌,百分之八十五可以歸咎為基金的大量拋售。中國政府此次出台的政策不僅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反而進一步引進允許商業銀行進入基金公司的政策,不少人對此舉可能形成的對中國股市的進一步負面沖擊表示擔心。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利用公司來肆無忌憚的圈錢也是中國股市眾所周知的固疾。他們用來圈錢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所謂的增發再融資。中國國內學者所做的實証研究顯示,這些增發嚴重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除此之外,因增發股份而改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成功案例寥寥無幾。上市公司二零零三年年報顯示,前兩年進行增發的上市公司在整體上成了虧損大戶,其中著名的例子如中關村、托普軟件、天大天財、全興股份、蓮花味精、創智軟件等公司,這些公司在增發融資後的虧損額從一個億到六個多億不等。這些通過增發大把圈錢的公司虧損原因也完全一樣,即增發資金被大股東以各種形式侵吞了。

總之,如果此屆中國政府與以往一樣,只是在緊急關頭出面給股市打上一劑強心針,那麼此類強心針的效力將會越來越差。最終遭到損失的還是中小股民。中國股市需要的是真正保護股民的具有長期效力的政策。其中完全可以從規范基金和打擊股東圈錢做起。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問題不容忽視
胡少江:中國精英們在設計養老金制度時的一個重要誤區
胡少江:中國現存的養老金制度「殺貧濟富」
胡少江:通過提前退休來解決失業壓力無異於飲鴆止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