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代謝症候群有可能造成猝死或過勞死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七日電)近年來猝死、過勞死的事件頻傳,醫界因此開始重視病前症狀「代謝症候群」,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黃國欽今天說,代謝症候群的族群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族群的二點五倍,即使代謝症候群還稱不上是疾病,但對健康的殺傷力不遜於高血壓等慢性病。

黃國欽指出,代謝症候群可說是一種病前狀態,表示身體代謝開始浮現異狀。此時血壓開始升高,但還沒有到達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血糖出現某種程度的胰島素阻抗,卻還未進入糖尿病的程度;血脂肪偏高則代表動脈硬化已具有初步威脅;如果再加上腹部肥胖,危險性更高。

黃國欽說,這時血管或多或少在產生變化,不加注意,慢慢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在過去,只要血壓、血糖、血脂等各項病變因子尚在正常值範圍,一般認為是安全的,但是近年來發現,只要多項因子臨近異常範圍,心血管病變依然會悄悄形成。

目前國內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血壓指高於一三○/八十五,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血糖指空腹血糖大於一一○;血脂異常指三酸甘油脂大於一五○,或高密度脂蛋白男性小於四十、女性小於五十;肥胖則是男性腰圍大於九十公分,女性超過八十公分。只要上述任三項成立,就成為代謝症候群的族群成員。

黃國欽表示,過食和少動是代謝症候群的兩大主因,因此採行少吃多動的生活模式,才可能扭轉情勢。他說,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認為中草藥調暢氣機,有助於改善代謝症候群的體質。從飲食也可進行體質調理,像是荷葉粥、冬瓜粥、杏仁粥、荷葉山楂茶、鯉魚湯等,都可斟酌利用,以健脾氣、清痰濁、補虛損。日常生活中,配合少坐車多走路、巫攝取六大類食物、拒絕含糖飲料、戒菸少酒等,則須持之以恆。

相關新聞
搶修供水太勞累  水公司技術員疑似過勞死
氣象局技佐疑過勞過世 家屬難以承受
工作過重長期勞累等 過勞認定將明確化
【健康1+1】精油2招護髮 香藥草這樣用最有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