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造成中國城鄉差距

人氣 67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報導)   自從中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許多地方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城鄉差距依然存在,近年來,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持續擴大。觀察人士普遍認為,這種局面是由政府的政策造成的。而中國政府的這種政策是否能改變或能有效地改變,現在還是未知數。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等領導人表示要解決長期難以解決的所謂 “三農”問題,也就是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但是,觀察人士指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遲緩、農民是中國二等公民等問題的長期存在,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長期不見改變的政策。香港的時事評論家柳三禪說,“中國社會還是一個二元社會結構的,這麼多年來,基本上還是以剝奪農民來支持工業化,來實現工業化。農民種地要交稅,所得要收稅。城裡人只是最近有了高收入才有稅,但是,多年來工人沒有稅。”

由於中國政權長期實行所謂的“剪刀差”政策,也就是低價收購農產品,高價向農村出售工業產品,農村長期得不到休養生息,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中國各地許多農民種地一年,甚至掙不到養家糊口的口糧。

*農村貧困有明顯政策原因*

自從中國在25年前開始實行經濟改革政策以來,農民的收入水平一度迅速提高。但是,1990年代中期之後,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明顯放緩,有些地區甚至呈現負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今年得到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續拉大,現在已經達到1:3。也就是農民收入僅僅為城鎮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說,“現在窮就是窮在農村了。造成這個現像的原因,有很多。有自然的原因,有政策的原因。這是跟政策有關係的。”

茅於軾說,就自然原因而言,中國農村很多地方窮困,是因為那裡交通不發達,商業很不發達,交易成本高,自然難以產生財富,所以跟沿海地區比較,那些地方的經濟自然很落後。但是,茅於軾說,中國農村的貧困,不容否認也有明顯的政策原因。這是因為,中國開始經濟改革25年來,投資還是政府的政策計劃決定的,而政府的政策計劃依然十分不利於農村:“在政策方面,我們的改革,把錢用到了城裡頭來,農民的儲蓄本來是應該留在農村,發展農村經濟。但是,我們現在事實上是全國的儲蓄,包括農民儲蓄都拿到城市裡來,搞經濟建設項目。修高樓大廈,飛機場,高速公路等等。農村的儲蓄沒有了,他就沒法發展。”

自從中國實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領導人反覆表示,要解決所謂 “三農”問題。中國新領導人、國家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總理溫家寶上任之後,還發布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一號文件,”提出要設法解決農民收入收入長期徘徊不前的問題。

*胡溫更關心農民問題*

胡錦濤、溫家寶從一上任開始,就表示關心農民以及中國的弱勢群體。與過去50年的領導人相比,這兩位中國的新領導人是否真正從根本上改善中國農民的處境?中國的經濟學家茅於軾說,“現在這個還看不太清。當然,我相信這兩位從主觀上講,他們要比上一屆政府更關心一些農民的事情。我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有這樣的想法,不一定能辦成事。因為政策的事情是很複雜的,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有時候你想做還可能做錯了,恰好不是你自要去的方向。”

茅於軾說,現在中國政府提出要通過財政補貼糧食生產,增加農民的收入。他個人認為,這個政策不一定符合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利益以及農民的長遠利益。他認為中國應當改革不利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投資政策,國家應當大力投資於農村教育,但是,他說,這些基本的政策問題在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中央控制,沒有公眾的公開辯論和參預。

自1982年起,中共中央和中國中央政府一度連續5年發布“一號文件”談農業問題。相隔18年之後,中國執政黨和政府今年發布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烏蘭巴托慶祝建城365周年
趕搭美大選熱潮 布什凱瑞「鴨」上菜
中國新聞自由排名倒數第6
中國每年因抑鬱症耗資三百億人民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