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需要人權而非歐洲武器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8日專電)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在社論中提醒法國總統席哈克及其歐盟同夥,中國的人權紀錄,自從十五年前的天安門屠殺事件以來,並未改善到足以讓歐盟國家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地步。

金融時報認為,中國不需要歐盟國家出售武器,因為這種武器只可能用來鎮壓國內異議份子、伸張南海島嶼主權,或攻打台灣及對付援助台灣的美軍。

社論表示,目前台灣海峽的情勢呈現緊張,再加上北京不願讓香港實行全面民主,同時中國大陸的人權繼續受到侵犯,因此歐盟若在此時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將會送出錯誤訊息。

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在今天於越南河內舉行的亞歐高峰會中,將會對歐洲國家施加壓力,要求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另一方面,法國總統席哈克將以其拿手本領,向其他國家的外長說一些他們喜歡聽的話,其目的不外乎「厚顏無恥」地促銷法國的產品,包括核子科技和法國生產的歐洲空中巴士。

社論指出,歐盟於6月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已讓中國感到惱怒,如果歐盟於12月在荷蘭和中國舉行高峰會時仍拒絕解除武器禁運,將會使中國更加不悅。

社論又說,美國在此一攸關國際安全的問題上立場堅定,而英國首相布萊爾似乎已被美國說服,堅持主張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不變。然而,以法國總統席哈克為首的歐洲國家領袖,有意藉由中國與歐洲來共同制衡美國強權。金融時報認為,歐盟若以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充當送給北京的一個外交大禮,將是錯誤的作法。該報建議歐盟繼續維持禁運不變。

相關新聞
華盛頓學者評中國委員會報告
美政府中國委員會人權法制報告
美國會促布什施壓聯合國 調查中國刑求問題
聯國人權工作組訪西藏監獄受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