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烏孜別克族的美麗裝飾

人氣 1
標籤:

烏孜別克族,現有人口12453 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15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居住在撤馬爾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區的烏孜別克商人,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到內地經商,往來頻繁,絡繹不絕,其中一部份商人逐漸在新疆一些城鎮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國的烏孜別克族。   
  
由於絕大多數人居住在城鎮,從事商業、教育、科 技和手工業,少部份居住在北疆的從事畜牧業和散居在南疆的從事農業。長期以來,烏孜別克族與維吾爾族人民雜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經濟、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漸漸形成了在風俗習慣、飲食起居、宗教信仰等方面彼此相近的特點。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 。通曉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他們的舞蹈,優美輕快。樂器大都為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婦女善刺繡,喜歡在衣邊、床單、枕頭和花帽上繡刺各種圖案,十分精美 。      
 
烏孜別克婦女很會打扮自己,款式獨特,美觀大方。春、夏、秋季一般戴被稱為「朵皮」的小花帽。青年女子戴色澤鮮艷的「朵皮」,並在上面罩一條明麗的花頭巾。老年婦女戴古樸典雅、凝重端莊的素「朵皮」。   
  
夏季,青年女子穿花團錦簇的連衣裙。胸前往往工繡上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 有時,在連衣裙的外面加上繡花襯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秀雅不俗,別具風采。相對而言,老年則喜歡寬大,褶多的衣裙,不過都是絲綢製成。   
  
婦女的冬裝更是華貴,富有西北風情。她們除毛衣、毛褲、棉、絨上下衣、呢大衣之外,還喜歡穿價格昂貴的狐皮,羔皮、水獺、早獺等裘皮上衣。再穿上一雙高筒皮靴。顯得身材更為修長伶俐。   
  
烏孜別克婦女戴的首飾樣式繁多,質料考究。金、銀、珠、玉、絨、絹精工製成的簪、環、花,錯落有緻地戴在頭上,再配上精美玲瓏的耳環、金光閃爍的項鏈、戒指,那真是珠光翠影,大有時裝模特的風範。

(資料來源:世華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土生土長的人
民俗民風:侗族琵琶
民俗民風:「毛古斯」舞
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