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辛在勤︰震度 防災關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中央氣象局常常颱風、天氣預報失準,又發生電腦誤判地震震央及規模的烏龍事件後,民眾對氣象局預報能力再次打上大問號,甚至對於氣象局投資龐大經費所進行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能否提供正確的即時資訊,也持保留態度。

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指出,震度正確才是防災的關鍵,震央正確與否不是必然條件,雖然這次震央出錯,但各地震度並沒有重大誤差,建置中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則是提供相關單位正確的震度資訊,若系統能在民國九十八年完成並獲得相關機關採用,防災單位約有十秒左右時間提早做準備,將災情減至最小。

氣象局目前正積極進行「強震即時警報系統」,預計在民國九十八年完成這套系統並測試完畢,適用對象包括捷運、高鐵、銀行、電力、瓦斯、發電廠、核電廠等業者,若業者採用這套系統,一旦發生強烈地震,氣象局在三十秒內將強震訊息傳到防災單位,防災單位大約有十秒鐘時間進行各種救災動作,例如捷運停駛、電廠停止運轉等。

辛在勤指出,目前強震訊息從發生到傳輸至用戶端時間約一分鐘,若這套系統完成,通報時間可望縮減至三十秒,平均下來,可提供用戶端大約十秒防災時間,用戶端可從獲得的震度資訊,透過區域預警圖,得知哪些重點區域即將發生幾級地震,並進行防災作業。

這次測報烏龍事件,辛在勤強調,社會大眾對震央錯誤過於聚焦。他表示,電腦與人腦各有優缺點,也都可能出錯,電腦反應快,迅速提供資料,但未擁有人類的判斷能力,人類雖有判斷能力,但反應不夠快速,倘若人腦介入過深,反應速度可能太慢,正確性則提高;相對的,若人腦介入減少,雖然速度快,卻可能出現八日電腦判讀錯誤的情況,唯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正確的資訊。

他說,若還是必須在一至三分鐘內發布地震即時資訊,未來還是有可能再度發生類似事件,畢竟電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正確,一旦電腦再次出錯,值班人員也不可能在三分鐘馬上完成校正,這是人力與科技的限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