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分析中國民間抗議風潮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帕克報導) 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提高了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水平,但是另外數以百萬計的人卻沒有能夠擺脫貧困。逐漸擴大的貧富差距正在中國各地引發許多抗議示威。中國中央政府決心制止示威浪潮的蔓延,防止其演變為對政治改革的要求。

*此起彼伏*

十一月初,中國西部五萬村民聚眾抗議一個水壩項目。同一天,當局壓制了七千名舉行罷工的紡織工人。在此之前一個星期,在中國東部的一個城市,要求支付拖欠退休金的退休工人動員起來,堵塞了交通;同時在東北,將近一千名工人在一家最近轉為私營的百貨商店外舉行了抗議。

伯特﹒基德爾是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經濟學家,他說,中國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抗議活動體現出共產黨在繼續推動過去十年給中國帶來巨變的經濟改革的同時所面臨的挑戰。

基德爾說,“中國開始實行經濟改革的時候,許多地方、許多人的工作都沒有什麼效益。隨著市場力量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人不得不遷到新的地方,尋找新的工作。許多人對此很不滿。”

*城鄉都有很大不滿情緒*

基德爾說,中國都市地區有很大的不滿情緒,以前這些地區靠政府補貼而保持著較高的生活水準。農村地區也存在不滿情緒,絕大多數農民因為農產品價格低而無法擺脫貧窮。

基德爾說,“中國目前的基礎設施、交通以及都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需要繼續下去,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要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就必須發展城市,為農民提供種地以外的機會。”

*政府承認某些示威有理*

中國發生的抗議示威活動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抗議活動有類似之處。它們的導火線都是國營公司私有化或者政府補貼和福利遭到裁減。不過這些抗議活動引起了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擔憂。中國政府一度指責顛覆分子和外國人員煽動抗議,但是他們現在承認,一些示威者的不滿是有道理的。

不過共產黨排除了把民主改革作為一個解決辦法。中央政府要求地方領導人以保證和平、避免政治對抗的方式解決老百姓的經濟抱怨。紐約人權觀察的高級研究人員米奇﹒施皮格爾說,中國政府對抗議者採取了軟硬兼施的手法。

*抓人 + 安撫*

施皮格爾說,“比如說,他們對許多工人抗議的做法是把幾個人關起來,但是他們同時想辦法支付一些拖欠的錢,進行一些再就業培訓,為這些工人找到工作。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幾年前遼寧省發生的重大示威活動。他們非常小心不進行任何形式的鎮壓,從根本上而言,這種做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網絡打破消息封鎖*

此外,政府還著力避免抗議消息得到廣泛流傳。國有媒體往往不報導抗議示威的消息,擔心這樣做會挑起其他情緒不滿的人群。但是施皮格爾說,由於互聯網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共產黨對信息的控制變得更加困難了。

施皮格爾說,“中國政府十分需要互聯網。他們要成為世界市場上的一個參與者、要吸引投資者、要在當今的國際市場上運作,都少不了互聯網。但是政府對互聯網也很擔心,因為網絡能夠把不同的人群聚集到一起,投身於一個共同的事業。比方說,廣州一個工廠的工人對工廠私有化後失去工作十分不滿,政府不希望看到這些工人和四川一群經歷類似的工人在網上連通起來,他們有可能同時舉行抗議示威,進行信息交流,這些做法有可能給政府施加政府不希望受到的壓力。”

*領導人知道不能鐵血鎮壓*

分析人士說,中國領導人現在凡事都要考慮2008年奧運會,因此要控制經濟抗議活動的蔓延。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知道,他們絕對不能使用任何令人連想起1989年鎮壓天安門學生運動的強硬手段,這樣一來奧林匹克贊助者和觀眾都會受到阻嚇,這種損失是中國所承受不起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孔令瑜:香港回歸後的民間維權和公民社會的成長
李強訪澳 反共網紅與其同住一酒店 中使館緊張
中國南方多暴雨 福建武平洪災至少4死2失蹤
江蘇一小米掃地機器人自燃引發火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