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窟裡的光 北印度世界遺產巡行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詩涵/印度報導.攝影) 熱氣蒸騰中的阿姜陀、愛羅拉石窟,猶如浮動的海市蜃樓。以古老文明為縱深,旅途步伐為橫軸,我們試圖拉近斑斑古蹟與眼前經歷的距離。若說這是所謂觸動靈魂的旅行,那麼印度的豐沛之靈,必然有懾魂的力量,因為驚嘆,所以過目不忘。  

從印度孟買飛到阿藍迦巴(Aurangabad ),大夥兒在瀰漫著咖哩味和統稱為「有印度味」的機艙中,竊竊私語地討論著接下來的行程。卻沒想到按捺好久的情緒,在抵達阿姜陀石窟的時候,又被挑起──腳是踏到地上了,心卻又跳得老高,以至於連嘴巴也忘了閉上。

  那是看一眼就不會忘記的風景!讓人當下就可以想見,一九一八年那個追趕老虎至此的獵人,意外發現埋藏千年的阿姜陀石窟時,是怎樣連老虎都忘記了要追,只是張口結舌。

阿姜陀石窟

 圍繞成馬蹄形的石窟共計廿九座,在山谷詔密的樹叢裡隱藏了一千七百年。這西元前二世紀印度笈多王朝年代的佛教遺跡,壯觀地出現人們眼前。

 天氣是熱的,洞窟裡卻甚清涼,要脫鞋的規定反倒大快人心。請一位身著傳統服裝的婦女讓我拍照,按了快門後,她向我索價十盧比;雖然是小錢,我的臉卻淡淡掃上她蘋果綠的衣服顏色,要學習所謂民情,繳學費真的有其必要。

 思空,是阿姜塔(Ajanta )梵文的原意,直到西元七世紀後佛教中落,才埋入深林。玄奘大師曾在此修道講學,《大唐西域記》中就有此地的記載;張大千亦曾在此臨摹壁畫。千百年來,僧侶在此靈修或打坐甚至居住。我們晚了一步,只趕上被踏得晶亮的石地,僅能以洞窟中的壁畫、雕刻,拾取一點過去的光景。說起來,思空的意境太深遠,然而老虎引了獵人來,獵人之後我們跟著來了,他們都走了,我們仍然在這裡讚嘆著、納悶著古文明的神秘。

愛羅拉石窟  

愛羅拉石窟與阿姜塔石窟皆為歷經五百多年開鑿而成的石窟寺院,也同於一九八三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但全數卅四個石窟連綿兩公里的愛羅拉,開闊而顯眼的表現方式與阿姜陀十分不同。

 以玄武岩為建材的愛羅拉石窟,自西元六百年到一千年間不斷開鑿。前十二個佛教石窟歷史最為悠久,大約建於於五到七世紀間,第十三到廿九窟,已屬後來崛起的印度教石窟,建於七到九世紀;八到十世紀的耆那教石窟是最晚完成的,不同宗教共築一區,是愛羅拉石窟最大的特色。

 四百年的精華濃縮在兩公里長的路途中,以第十六窟印度教石窟為目標走去,入口處天光自左右兩側打下,眼前的石屏堵住了視線,走進去才發現那別有洞天實在驚人。

 石塔廟建築以石象為根基拔地而起,往內開鑿的石窟四周峭壁聳立,懷抱著這座震撼的石廟群,長六○公尺、寬四十六公尺、高三○公尺,歷經一百年才竣工,直射而下的陽光讓眼皮都冒汗了。

 一百年的雕工能夠花多少時間領略?其實沒有時間思考,拍照都來不及。風在石窟中迴轉鳴唱,稀薄了人聲。最終蜷縮在一角企圖用廣角鏡頭拍下它的全貌。

 幾個穿著紗麗的身影走過,飄來濃烈的香料味,群襬翻飛;自一個牙牙學步的孩童高度看這石窟,有文明人看古文明的卑微與顫動。

他城風景

 有「湖水之城」美譽的烏黛浦(Udaipur ),是旅行西北印度不能錯過的景點。十六世紀以來印度王室紛紛在此建立避暑宮殿,選色偏愛雪白大理石,慵懶的氣氛中,有山中希臘之意境;感受奢華中的優閒,必定要去城市宮殿走走,在湖上皇宮住上一晚,方能感受烏黛浦的清潤之美。

 城市宮殿(City Palace )緊鄰皮秋拉湖(Pichola Lake ),湖中漂浮的宮殿就是皇宮飯店(Lake Palace ),湖中與湖畔兩座氣質獨具的宮殿都是過去皇室的行宮。

 城市宮殿中,僅有博物館對外開放。我們擠在印度當地遊客中,時而穿過涼風大堂、時而矮身走下狹窄的密道階梯,漸漸失去方向感,暈頭轉向地聽導遊解說著過去的貴氣。

 牆上的圖畫,可以彌補人去樓空的不足,無數陽台上的小樓窗,可以窺見城堡外的世界,每一處視覺,都是花花綠綠的饗宴與想像。

 湖中的皇宮飯店不時划出小船來接駁住客,由於乾旱的緣故,湖畔已長出青草,隨風搖曳的清爽卻是飯店工作人員的隱憂,擔心明年也許無水可涉,小船載不動許多愁。

 跟著一堆行李箱望見黑夜中點亮燈火的飯店,還有那些奔來迎接的步伐,占地一點五公頃的水上宮殿猶如清白蓮花,美得如此無瑕。

 行李在房間落地,打開窗簾,對岸就是城市宮殿的夜色,錯落的燈火打在水面上,水光中的宮殿,在貴氣中仍顯清麗。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商業司長: 台印應擴大交流不必侷限軟體
印度多神並存  甘地寬容精神長存
拔河亞錦賽 日本蒙古印度最具冠軍相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