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左派的正途

管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原本對於毛澤東、劉少奇兩家人的會面不大注意,看了一些評論,忽然有了些興趣。

即使如吳庸那樣以王光美皈依鼓基督而對這兩家人”榮辱俱往,恬淡視之”的很平和的評論,也不能不點出這一事件的影響”是在號召一些力量化干戈為玉帛,聯合起來”,更有如李憲源那樣,不僅推測有”中共新任高層領導和宋平等元老級人物的幕後支持”以及毛遠新在背後”計議”,甚至期待”為江青同志昭雪平反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興奮之情已是顯而易見。”向左轉”,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

當年”六四”以後大反特反”和平演變”,記憶猶新,後來江澤民突然反”左”,擺出一副既然在馬列那裏說不通,乾脆就改以”實踐檢驗”的名義,擱置政治改革,以求發展為號召而大開權力資本主義之門。如今一般社會意識普遍地痛恨腐敗、敵視改革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甚至厭惡改革本身、思念毛澤東時代,正是這一過程的惡果。

左派意識有所恢復,也並非壞事,其實,若真是具有批判精神的左派崛起,倒是一件好事,將保守派視為”左派”的日子,實在是長得可以了。然而,眼前這些以”毛劉一致”為號召,要求”建立有毛劉兩家掛帥的全國性工農組織””從而為中國社會逐步、平穩和有序左轉,打下堅實深厚的群眾基礎”,期望著”一個新的’文革和改革問題決議'”,甚至不惜祭出亡靈江青,看來仍然是中國傳統的”左派”。其中的合理性只是在於,毛澤東與江青本為志同道合,對毛澤東批判不徹底,對江青也就不一定苛求。

這種”左派”的動作,是要重新團結、動員其力量,尋求中共以新的”歷史問題決議”否定改革開放,將權力再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裏。所謂”毛澤東平民主義大旗”及”必要理論調整和修改”下面,是”左派”的”社會政治公信力和執政地位”。很明顯,胡錦濤要加強中共的執政能力,使這些”左派”們看到了希望──”偉大歷史轉折,也許已經在東方地平線上露出了桅尖!”

走出這種迷信權力壟斷的”左派意識”,就應該看到,美國勞聯-產聯承認資本主義的支配地位,在此前提下,以集體談判為手段爭取工人的利益,不僅關注工資薪酬的增長,而且開始要求對就業崗位的分配等管理權力,而北歐社會黨在執政的實踐中,也同樣是在維持資本主義體制的基本框架前提下,以”福利國家”為手段,逐漸推進具有社會主義內容的社會發展。東方社會的”左派”們似乎不屑於此道,其實是根本沒有能力將其付諸實踐罷了。

市場經濟是無法跨越的發展階段,無論資本主義或非資本主義方式,企業組織、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則,基本上一致,而撇開這些另搞一套的高度集中的行政計畫體制的”左派實踐”,已經證明是失敗的。這種計畫體制以權力高度壟斷為特徵,即使以聯合政府為開端,也很快轉變為一黨壟斷權力的模式,而所謂”毛澤東平民主義”,僅僅表現在允許民眾追隨最高領袖的”戰略部署”去攻擊這種體制下不遵從最高意志的官僚集團,大膽觸犯最高權力本身,如張志新等人,則罪不容誅。

“平民主義”色彩亮麗,在共產黨成為唯一有組織社會力量的現實中,僅只好看而已,左派的社會基礎實質是更甚的一片散沙。毛澤東、劉少奇等人,當年都做過工會、農會的基層工作。他們到過安源煤礦,在工人們中間活動,以勞動群眾自己的組織作為工人政黨的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才是左派動作的正途。官方工會的積弊已深,農會只見個別學者呼籲而不見動作,左派面前的路,正還是長得很,艱難得很呢。

眼睛盯著上層,將毛劉家人的和解演繹出宏大的政治意義,充其量,也只是中共傳統”左派”囿於權力壟斷的迷夢,能否作得好,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轉載自《議報》第170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