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

**國家半導體下修第三季銷售預估
美商國家半導體公司表示,由於下游通路商積極打消存貨而減少採購,以及亞洲的手機及顯示器製造商客戶的訂單不如預期,導致公司的銷售下滑以及庫存攀升,第三季的銷售將介於四億四千五百萬到四億五千萬美元之間,比前一季衰退18%~19%,毛利率介於49%~50%,也低於之前預估的51%,因此向下修正第三季的銷售預估,而這也是國家半導體連續第二季對市場需求的判斷出現錯誤。

**美下屆總統將面臨就業疲軟挑戰
包括摩根士丹利的羅奇在內的經濟學家表示,自從2001年以來,美國員工的生產力每年成長了4.5%,使得企業得以減少召募員工,而且健保費在四年內成長50%,影響雇主的徵才意願,加上及時運送,減少庫存囤積,也降低了人員的需求,因此除非美國的經濟出現更強勁的增長,並且開發新的工作機會,否則將無法再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而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將面臨美國經濟成長趨緩,就業機會減少的挑戰。

**諾基亞手機在美銷售不佳
由於美國的消費者偏愛體積較小、外型炫麗的折疊手機,而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諾基亞,因為沒有掌握到消費者的喜好,以致於在美國的銷售不振,今年的手機市佔率滑落到五年來的低點,進而影響公司的盈餘和股價表現。目前美國是諾基亞的最大市場,去年的銷售比重達到15%。

**美大選前市場觀望油價持平
由於美國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克里,在7項全國性民調中的支持度和布什不相上下,而克里曾經表示應該中止供應美國的戰略儲油,市場擔憂如果克里當選將提出較不利於石油業的政策,使得十一月一號紐約油市重挫,原油期貨收盤每桶50.13美元,接近4週以來的低點,目前由於等候總統大選結果,市場大多採取觀望態度。

**應材中國銷售佔總營收15%
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製造商美商應用材料指出,由於中國的行動電話和其他電子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金額佔總營收的比重,將從2000年的1%,提高到2004年的15%,並且預計中國的積體電路產業規模,在2010年以前將成長三倍,而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組織,在今年7月公佈的報告中指出,明年中國芯片設備的需求可望成長34%,達到39億美元,在全球六大市場中的成長率高居第一位,而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三大的芯片採購國。

**中國20年內須購兩千架民航機
根據英文中國日報報導,中國的官員表示,未來20年內,中國民航客機的需求量,將成長200%以上,從目前的664架提升為2373架,因此中國的民航業者需要再添購2194架噴射機,才能因應與日俱增的客貨運需求。中國政府預期,在2023年之前,中國的經濟持續成長,將帶動觀光和洽商的需求,同時也將刺激民航業者的業績。

**中國人行:升息是靠攏市場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表示,近期作出9年來第一次的升息決議,意味著政府有意願導入更多的市場機制來調節經濟。雖然一般認為,升息對於抑制通貨膨脹和改善原物料的匱乏並沒有太多的幫助,但是至少宣示了中國仍然有動用利率工具的決心。近期中國政府多次利用機會宣示市場改革的決心,不過對於人民幣何時放棄對升值壓力的頑強抵抗,卻沒有明確說明,只是強調浮動匯率制度不宜貿然實施。

**中國可能再度調升人民幣利率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表示,中國仍然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人民銀行偏向採取市場措施來協助控制經濟成長。而根據中國統計局的資料,今年七月和八月的通貨膨脹率都是5.3%,達到七年來的高點,九月稍微回落到5.2%,預估十月份將達到4.8%,不過這是因為去年基數提高所造成,並不代表現在的物價在下降。中國可能採取和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類似的漸進式升息策略,每隔幾個月根據通貨膨脹等多項因素來調整利率。

**中國宏觀調控有五大問題
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表示,雖然中國的宏觀調控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經濟形勢依然存在五大問題,分別是:農業基礎不穩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高、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沒有解決、物價上漲面臨較大壓力,以及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後果逐漸顯現。而在經濟運行中,他認為目前有三大深層矛盾沒有根本解決:在體制上,政府職能轉變沒有到位,宏觀調控體系不健全,市場發展延緩,以及企業制度需要規範;而在法制環境上,主要是法律體系不健全,政府人員法制意識淡薄;最後則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成長的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過來。

**川崎重工業上半年由虧轉盈
日本第二大的重機械製造商川崎重工業表示,由於對台灣高速鐵路的360輛新幹線車輛開始出貨,因此上半年的集團淨利從去年同期的34億日圓虧損,提高成為34億日圓獲利。目前日本的鐵路車輛事業受到內需減少,以及川崎重工業、日本車輛製造、日立製作所等同業的競爭白熱化之下,事業環境更加困難,因此川崎重工業除了開發亞洲市場之外,也將加重北美的事業比例。

**韓對日貿易逆差突破兩百億美元
根據韓國政府的統計顯示,今年到十月底為止,韓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創下從一九四八年韓國建國以來,對日本貿易逆差的新高紀錄。而今年到9月底為止,韓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中,以半導體、鋼板、半導體設備以及應用電子產品為主,占進口總額的20.9%,這些產品的進口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是大幅增加了30.8%。

**韓國外匯準備創歷史新高
根據韓國央行表示,韓國在10月份的外匯準備,增加了39億美元,達到一千七百八十四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主要是由於美元貶值,推升了韓國所持有的歐元和其他貨幣的價值。而目前韓國的外匯準備金額名列全球第四名,僅次於日本、中國以及台灣。

**美國銀行:韓國可能允許韓元升值
美國銀行指出,由於韓國可能變更外匯政策,將不再積極干預市場而允許韓元升值,因此使得韓元兌換美元今年已經升值了6.4%,並達到四年來的高點,而在彭博社所追蹤的16個主要貨幣中,升值幅度排名第二名。

**韓國企業信心滑落至近一季新低
根據韓國產業聯合會的調查,由於出口貿易成長的腳步放緩,以及消費者支出趨於保守,韓國的企業信心指數在10月間下降到三個月以來的低點90.3點,比9月的99.2點大幅下滑,由於指數低於100,這也意味著在受訪的企業主當中,悲觀者更多於樂觀者。

**現代重工業前九月訂單成長31%
全球最大的造船業者現代重工業表示,因為亞洲地區擴大和歐洲與美洲的貿易往來,加上中國大陸對石油等產品的需求增高,使得亞洲地區對新貨櫃船的需求提高,因此今年前9個月該公司的訂單成長了31%,合約總額達到108億美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82億美元。另外因為各式貨油輪的價格攀升,韓國9家造船廠,在今年1~9月的接單總額,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5%。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塞襲擊引發連鎖反應 亞洲港口陷擁堵
618購物節銷售下降 中國零售業前景黯淡
中共財政收入縮水 跌幅創一年多來新高
中國科技業內卷加劇 員工被迫忍受長工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